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曾經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而這條古老的河流在歷史上由于多次發生決口和改道,所以又給世人留下了著名的“故黃河”,即黃河故道。江蘇省徐州境內的明清故黃河是黃河在奪淮入海過程中形成的一條最具代表性的“地上河”,她從蘇皖交界處的豐縣二壩起,流經豐縣、銅山、徐州市區和睢寧等地。其中睢寧境內的故黃河,兩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已列入《徐州市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東灘顧問曾應邀赴睢寧為該縣故黃河流域開發出謀劃策,在了解相關優勢資源的基礎上,經過認真研究和論證,我們提出了許多設想,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開發思路和建議。
一、睢寧故黃河及其流域開發優勢
睢寧故黃河位于睢寧縣北部,地處徐連經濟帶的中心區域,全長近70公里,從該縣雙溝鎮入境至魏集鎮出境,流域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流經雙溝、王集、姚集、古邳和魏集等5個鎮、68個村,涵蓋人口16萬人。流經地區雙溝段與觀音機場毗鄰,姚集段與慶安湖相接,距離主城區約30公里。
除了占據優越的區位和便捷的交通,睢寧故黃河流域還有很多獨到的優勢資源。
首先,黃河之形,精華濃縮。有詩云,“百里黃河九道彎,兩個河套在中間”。睢寧故黃河,雖然只是故黃河一段,但卻與我國全境黃河線一樣,是天然縮微了的“黃河”。故大可借黃河之形做濃縮黃河的精華文章。
第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徐州、睢寧等地是漢朝的龍興之地,漢文化源遠流長,是漢民族的“鄉根”,堪稱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因此在文化方面開發潛力巨大。
第三,一產和三產結合條件得天獨厚。睢寧故黃河流域,地處黃淮海平原,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農業氣候資源優越,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區,因而從“農業”跨入“農產品商貿”以及“農產品規?;魍ā鳖I域,實現一產與三產融合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第四,林業資源豐富。睢寧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良好,河兩岸樹木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雖然由于樹種和氣候原因,秋冬之季略顯蕭索,但假以樹種逐步、合理調換,借勢發揮,應勢而為,完全可以打造一個“睢寧森林”。
此外,流域內姚集鎮果林資源、漁業資源非常豐富,還有富硒的慶安水庫,以及“靈璧石”等,都是值得關注的資源亮點。尤其是慶安水庫,在積極保護的條件下,可為故黃河流域開發提供較大助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睢寧故黃河流域,資源豐富多樣,開發潛力巨大,因而該項目不應是簡單的旅游片區建設,而應是流域的綜合開發,具體說就是一個以旅游為主,涉及小城鎮建設、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農村建設、環境治理和景區打造結合、農村建設與城市化互動的區域開發綜合項目。項目的開展和運作,將涉及水利、環保、交通、農業、林業等多個部門,因此,必須做好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真正確立切實可行的開發設想和思路。
二、睢寧故黃河流域開發設想
流域綜合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國內外有成功案例可循,如德國的萊茵河和日本的琵琶湖;國內的甘肅和政縣大南岔河、武漢漢江以及煙臺市萊山區鳳凰湖—逛蕩河等,都屬于流域綜合開發范疇。
就國內的流域綜合開發而言,大多是以旅游為主,并擴及社會經濟領域的綜合開發。甘肅和政縣大南岔河就是典型案例,它涉及有道路建設、水利工程、新農村建設、沿河自然村舍整修美化、旅游農家樂、旅游資源開發和農業產業開發等許多方面,具有很強的借鑒和參考意義。具體到本文所講的睢寧故黃河,我們提出了以下幾個設想,也可叫做項目綜合開發的指導思想。
第一,政治搭臺,經濟唱戲。
發揮政府主導的作用,全面研究國家、省、市在農村、農業、水利、國土、文化、農民、扶貧、小城鎮、新農村、醫療、教育、國際交流、文物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為故黃河流域的綜合開發尋求最有利的政策支持。在政治搭臺的基礎上,再唱好經濟這出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有資源的”的人和機構的眼球,并注重培育終端消費者市場。從本質上講,策劃和開發的過程就是一個“挖掘資源、爭取資源和整合資源”的過程。
第二,古人揚名,今人得惠。
如上文所述,睢寧是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蘊藏有深厚的文化歷史資源。因此,睢寧故黃河流域綜合開發應以旅游開發為主線,打“注意力經濟”這張牌,吸引游客觀光游覽,品味文化盛宴。但在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和保護上,并非簡單的復古再造,一定要能為今天乃至未來的人們創造“現實價值”。
第三,城鄉互動、一三融合。
在流域綜合開發中,應前瞻性地“定義未來農村”,重構睢寧城鄉關系和愿景藍圖,堅持把臨空新城建設和縣域城市化、小城鎮建設、村鎮合并和土地整理等結合起來,把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與部分富人的娛樂休閑、部分企業的商務會議活動場所的鄉村化、田野化結合起來,實現城鄉互動;堅持把農業(糧、蔬、果、林、畜、漁)發展與第三產業的導入結合起來,發展包括旅游度假、休閑農業、科技交流、教育培訓、觀光農業、養老農業、體驗農業、農產品商貿流通、農業節慶、品牌農業、健康食品等在內的第三產業,實現一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
第四,事件營銷、節目傳播。
俗話說,東西好也要勤吆喝。睢寧故黃河流域綜合開發項目不能沒有營銷宣傳和品牌傳播。因此,應盡可能多的策劃和組織有利于宣傳和傳播的活動事件,最好能涉及社會、經濟、旅游、名人、賽事等多領域,努力做到讓旅游者也是參與者,讓產業者也是表演者,讓居住者秀生活狀態,讓來訪者展示才藝,最大限度的消費時間(Kill time),收獲感動和友情、自信和健康、榮譽和尊嚴,從而為各類媒體提供豐富多彩的、喜聞樂見的傳播內容,乃至于與媒體攜手共同制作欄目和節目,通過事件營銷、節目傳播,塑造積極形象,實現品牌效應。
睢寧故黃河形似“黃河全境之形”,處漢朝龍興之地,坐擁“漢之以降的深厚文化淵源、典故、底蘊”,兼具當今睢寧人奮發圖強、奮起直追的振作精神,又恰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之際,涵蓋“新農村建設”、“城市化”、“和諧社會”、“產業轉型升級”等諸多時代主旋律命題,所以可用于睢寧故黃河流域綜合開發的策劃元素相當豐富。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完全可以打造出一個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的經典項目,造福于當地人民。
三、睢寧故黃河流域綜合開發具體思路和建議
在具體操作思路上,我們認為,睢寧故黃河流域綜合開發有兩種定位可以考慮:
第一,縮微黃河看中國。即在空間上縮微黃河流域國土,在時間上擴展民族淵源。黃河流域孕育了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因而可以確立“昨日之輝煌、今日之奮發、未來之暢想”這一主題思想;
第二,漢之龍興盛地、今之龍騰盛世。即通過濃墨重彩書寫漢之文化、漢之精神、漢之影響、漢之復興,進而借以漢之風骨彰顯今人之志,穿越歷史,對話古今。
但無論采取上述哪一種方向定位,我們都應考慮如下概念內涵:
(1)旅游國際化——了解黃河、了解中國,了解漢朝龍興之秘;
(2)度假功能化——商務、醫療康復、會議培訓和賽事之功能;
(3)景區舞臺化——打造一個“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大舞臺;
(4)活動賽事化——打造多個各類人才“爭雄稱霸”的大平臺;
(5)農業產業化——休閑、特色、規模、有機、流通……;
(6)農村莊園化——農業地產、莊園經濟……;
(7)農村城鎮化——村鎮建設注入文化內涵和規模效應;
(8)城市國際化——臨空新城要打造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精品城。
由此,我們提出了三個核心概念,即大河之舞·大漢傳奇有遺風(古韻);大河之舞·龍騰盛世耀中華(今世);大河之舞·臨空新城譜新篇(明日)。進而在此基礎上從以下10個方面提出具體操作建議,以供商榷。
(1)大河之舞。贊助創造一出以漢文化為主要底蘊和內涵的舞臺劇,全國,乃至全球巡演,進行文化營銷,助推文化產業發展。具體有“大河之舞”露天劇、“舞動鄉村”現場秀、“漢武鐵騎”軍演秀、“軍營生活”體驗秀等形式可供選擇。
(2)大風之歌。支持創作中國風、民族復興類歌曲,改變并弘揚“漢樂”文化,在風格上追求豪邁情懷,通俗易懂,便于大眾傳唱。具體有“大風之歌”主題音樂、“大家來唱”現場秀嗓、“黃河的咆哮·民族的吶喊”合唱城市PK賽、情景音樂景區等形式可供選擇。
(3)童畫森林。依托故黃河兩岸茂密之樹林,選擇合適的區域進行局部規劃和完善,打造“睢寧童畫森林”。從而開展現場童畫PK賽、森林童話城、兒童職業扮演體驗基地、兒童節郊游目的地、兒童農業教育體驗基地、童子軍訓練營等具體活動項目。
(4)楚漢爭霸。舉行以象棋為主,兼顧圍棋、五子棋、跳棋、撲克、釣魚、廚藝等各類智謀賽事,與各類媒體協會合作,與聯眾游戲、新浪圍棋合作舉行網絡和網下選拔比賽。在具體操作上,注重參與式、功能型、情景化運作,可開展棋王爭霸賽、楚漢爭霸參與式現場情景表演秀(即時培訓+現場表演PK)、黑白世界民間大師賽、干擾(障礙)釣魚大賽、撲克王賽事、“食從天降、天隨人愿”廚藝大賽(跟酒店、廚藝學校合作)、睢寧旅游餐廳PK賽等。
(5)黃河故道。開發和建設文化黃河漫步道、沿河自行車賽事跑道以及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特色走廊等。讓來訪者參與,體驗,感受,享受,盡情收獲愜意和滿足。
(6)影視基地。尋找投資者,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做好古遺址恢復和仿古建筑群建設,推動打造漢朝文化影視基地和文化產業園,發展獨具魅力的文化產業。
(7)農貿商城。依托黃河故道現代農產區,打造農產品網上網下流通基地。
(8)新城市。依托毗鄰機場交通優勢,打造臨空新城、臨空產業園區和國際經貿平臺等。
(9)新農業。依托優越氣候條件和水利條件,發展花卉苗木、果蔬林牧、銀谷養老、立體漁業等。
(10)新農村。做好基礎設施和配套,發展企業莊園、文化村舍、小城鎮等,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綜上所述,睢寧故黃河流域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有效的綜合開發和利用睢寧故黃河流域資源,對改善這一區域生態環境,促進河流兩岸經濟發展,促進新城市、新農業、新農村建設,以及弘揚黃河文化,增強民族自信等,都具有十分寶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