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是世界政治、經濟大國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包括中(中國東北地區)、日、韓、俄(遠東地區)、朝鮮和蒙古國等六國(地區)。從經濟地理學而言,東北亞經濟圈是以處于地域外圍的日本、韓國為經濟核心,以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國和朝鮮為大陸腹地形成的一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經濟區域。由于日韓在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經濟中都處于領先位置,其經濟發展對區域內其它國家和地區有較大影響。作為腹地的中(東北地區)、俄(遠東地區)、蒙、朝等國(地區)雖然當前尚不發達,但各具優勢,在未來的東北亞經濟格局中是潛力巨大的區域。
一、“雙邊主導、多邊參與”將是區域合作的現實選擇和主要格局
“雙邊主導、多邊參與”不僅是東北亞區域合作最現實的選擇,還將是東北亞區域合作長期的主要格局,因為:
1、資源互補雖有合作需求,但歷史和利益關系使多邊合作短期內不能成為現實
東北亞區域各國的資源具有高度互補性,日韓的資金和技術,中國的勞動力和市場,俄羅斯的資源和市場,朝鮮、蒙古的資源和市場等之間具有高度的互補性,特別是中、俄、韓、日之間,更是具有迅速合作的基礎和條件。
但是,東北亞各國存在歷史上的領土、領海爭端問題,現實中的朝鮮半島和朝核問題,以及美國的利益和影響,中、俄、美和日之間的制衡問題,根本很難促成多邊合作局面,圖們江計劃已是前車之鑒。
在東北亞開展成功的區域合作,有兩個關鍵要點:一是經濟利益一定要大于政治利益,“以經促政”是根本。二是一定是雙邊合作,而不是多邊合作,合作的利益和進度才好協調。
2、中俄“雙邊主導”下的東北亞區域合作格局最具有現實可能
區域合作,除在抽象意義上的經濟合作和經貿關系外,還需“落地的平臺”。這個平臺,在東北亞區域,只能產生在俄羅斯或中國,或者這個平臺跨越兩個國家。由此,中俄主導下的東北亞區域合作是必然趨勢。
我國一直全心致力于國內經濟發展,最近又正在加緊“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推進,只要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和地緣安全的區域合作,顯然應該、也將積極參與。而綏芬河市就是最佳的、較現實的合作平臺。
俄羅斯遠東資源是俄羅斯國家資源戰略的重要砝碼,前10年左右時間,由于國內政局動蕩,地方政府各自為政,遠東資源開發局面較為混亂,世界各國,尤其是東北亞各國紛紛涌入開發遠東資源,在短時間內造成資源大幅度減少。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俄羅斯國內人士的重視,一些限制初級開發的政策已經和正在制訂和出臺。隨著俄羅斯資源意識的覺醒,對資源深層次、多形式和可持續開發必將成為將來開發遠東資源的主旋律。投資合作將代替簡單開采,工商業聚集將代替流動性貿易,以促進遠東地區整體繁榮。隨著俄羅斯的WTO進程和東進戰略的實施,這些不久就會成為現實,只是需一個“落地平臺”來實施。
中俄兩國利益比較對等,地緣接近接壤,兩國關系友好,推動、打造“雙邊主導”下的區域合作格局具有很強的現實操作性。
3、“多邊參與”是歷史、現實、區位和利益多重作用的結果
(1)日本
日本作為區域中最富有技術和資金的國家,一方面有領土、領海爭端問題,對東北亞區域合作持排斥、懷疑態度;另一方面由于國內資源貧乏,有很強的民族生存危機,在積極參與俄羅斯遠東的資源開發,寧愿以高成本換取國家資源儲備;再者,在目前的現實經濟活動中,由于俄羅斯治安條件較差,地方政府關系不好打理,日本人在經濟貿易活動中,比較依賴有特殊關系的中國企業,其主要的活動領域也主要在治安條件較好的中國境內。所以,日本全力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不可能,放棄資源開發也不可能,而參與資源開發,就將對中國的開放城市和企業有相當大的依賴。
(2)韓國
韓國的情況與日本類似,有資金和技術,但缺乏資源。與日本不同的是,除了朝鮮半島問題外,韓國與其它各國沒有大的領土爭端問題。而且,由于韓國處于東北亞區域與世界其它區域溝通的樞紐位置,“釜山港”具有成為世界級物流中心的潛力,韓國一直致力于成為“東北亞中心樞紐國”,積極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希望“釜山港”能因為一個強大經濟腹地的崛起而取得更大發展。
雖然良好愿望如此,但韓國畢竟處在東北亞區域的外圍,在與俄羅斯人的合作上也遭遇了與日本人同樣的問題,對俄羅斯境內治安和政府關系望而生畏,態度雖然積極,中俄合作初期,作用不大。但因為,一旦中俄合作推動了整個區域的崛起,韓國釜山港將受益良多。所以,韓國必將積極支持、參與中俄發起的合作。
(3)蒙古國
蒙古國雖然不是東北亞區域的重要力量,但卻是有積極態度參與區域合作。它的對外經貿政策調整的要點說明這一態度:一、以亞太地區作為今后參加地區國際分工體系的首選區域,二、把建立與中、俄兩大鄰國間互利、安全的經貿關系作為首要目標。但有一點需要注意,蒙古國處于歐亞大陸橋的口岸將因成本較低,而截流中國華東、華北進入歐洲的物資,對以日本海附近區域為平臺的區域合作來講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但并不影響大局。
(4)朝鮮
朝鮮經過多年經濟制裁,人民生活極度困苦,已在積極探討經濟改革,只要經濟逐漸得到發展,朝核問題基本上可消滅在萌芽狀態。朝鮮是愿意與周邊國家合作的,其明證就是,它一直開放口岸最多,早期積極響應圖們江開發計劃,開發先鋒自由區。
二、俄遠東資源將是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主要內在動因和驅動力量
就人居條件而言,東北亞,特別是俄羅斯遠東區域,并不是適合人居的區域。東北亞區域之所以成為人們關注、爭奪的焦點,其內在起因在于俄羅斯的遠東資源。特別是在能源、礦產和森林日益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俄羅斯遠東資源變得尤其重要。
俄羅斯遠東資源是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主要內在動因,更是主要的驅動力量,是東北亞區域合作和發展的主線,資源開發模式將主導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其演變的模式,大致將由初級的資源開發,到高級的資源開發,由單純的資源開發;由以“大資源、小市場”的主副輪驅動開發,到“大市場、大資源”的雙主輪驅動開發,最終實現區域綜合性開發,達致區域繁榮和發展。
三、滿足一些前提條件,東北亞區域合作將有一個美好前景
1、東北亞區域合作美好前景的前提假設
1)未來10-20年,朝鮮半島問題和平解決,至少是和平僵持,朝核問題解決,至少是不激化。
2)俄羅斯東進戰略實質性推進,WTO進程順利,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愿意嘗試在臨近中國邊境區域進行更高層次的開放城市試點。
3)日本與周邊各國領土、領海爭端問題不激化,和平僵持。
根據分析判斷,實現上述三個條件,還是有相當大的存在可能性。
2、東北亞區域發展軌跡:遠東資源開發-平臺綜合開發-三角區域崛起
(1)遠東資源開發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逐漸從低級開發轉向高級開發
作為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內在驅動力——遠東資源的初級開發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遠東多年無意識的“資源換發展”策略并沒有為該區域的整體經濟振興提供多少幫助、打下多少基礎,遠東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基礎仍然沒有太大起色。
雖然俄中央政府意識到資源初級開發的諸多弊端,但其政策轉換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從無意識的“資源換發展”,到有意識的“資源換發展”,再到資源的高級開發。它需要邊生存、邊發展;邊發展,邊升級。
所以,俄羅斯對遠東資源的初級、胡濫開發,低價值出口,雖然俄羅斯已經意識到初級資源開發的種種問題,但是目前只能采取限額的辦法,對部分資源還會放行,以此換取生存和發展所需資金,進行經濟振興方面的準備。待到基礎逐漸雄厚,準備基本到位,再對資源的初級開發提出更苛刻的要求,更多歡迎高級的資源開發,引導區域經濟合作從貿易合作為主,轉向以投資合作為主。
(2)單純資源開發轉向區域綜合開發,形成產業聚集符合中俄共同利益
單純的資源開發,過度的資源開發,將導致城市發展不可持續,我國東北眾多資源型城市目前正面臨這樣的困境。俄羅斯冷眼旁觀,只要積蓄的實力到尚可的地步,就可能不會再走單純的資源開發路子,而會謀求區域綜合開發,通過資源的高級開發,形成產業聚集,帶活一片區域,使遠東區域可持續發展。
我國振興東北,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產業接續問題。利用俄羅斯資源開發形成的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區域綜合開發,形成對資源進行高級開發的產業集群,在前期對俄羅斯起引導、示范作用,在后期與俄羅斯互動、協同發展。俄羅斯邊境和中國邊境區域雙邊做活、共同繁榮,形成東北亞區域的一個重要產業聚集地帶,符合中俄兩國的共同利益。
(3)新型區域崛起,與大連港、釜山港構筑形成東北亞的“黃金三角”,
無論是初級資源和高級資源開發,還是區域綜合開發,俄羅斯遠東地區無疑將會因此聚集更多的人口,更多的資金,形成比當前大很多的消費品市場。我國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以及與俄羅斯合作主導的區域合作,亦將大幅度提升東北地區的市場購買力,大幅度提高區域市場的增量。由于“多邊參與”一直伴隨“雙邊主導”,日韓資金和技術必然會選擇性地在中俄合作平臺投入,推動產業聚集快速形成,推動東北亞的產業集群,并以區域內巨大市場為根據地,進而圖謀全球市場,參與世界經濟的角逐。
而且,由中俄雙邊主導、日韓朝蒙多邊參與的東北亞區域合作,不但在中俄邊境,日本海西北側催生出一個新型發達區域,而且還將催生出東北亞區域一個更大的合作框架。
“黃金三角”第一極是中俄合作打造的新型區域-綏芬河和俄對等開放區域,以俄羅斯港口群與區域外溝通。
第二極是韓國的釜山區域。朝鮮半島問題不激化,或者和平解決,穿越朝鮮至韓國的鐵路發揮物流大通道作用,韓國釜山港將可更有效地、實質性地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成為東北亞區域“黃金三角”合作格局之一極。
第三級是遼寧省的大連區域。東北振興戰略成功實施,必將使優勢區域大連的經濟飛躍性發展,大連港有可能朝自由港、自由貿易區方向發展,國際化程度更高,更多地參與到世界經濟合作中去,提升為東北亞區域“黃金三角”合作格局之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