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科學園始建于1970年,由劍橋圣三一學院推動開發建設,旨在搭建高校與產業之間緊密聯系的橋梁,促使科研活動與社會生產之間的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速度。
1、園區概況
區位交通:劍橋科學園位于英國東南部的劍橋郡的東北部,緊鄰著名的劍橋大學,距離倫敦市中心82公里(約1小時車程),距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38公里。
園區總占地面積約0.62平方公里(152英畝),57棟建筑,現有106家科技型企業,總就業人數達6500人;園區內61%的公司都起源于劍橋大學,其中成立超過10年以上的公司占50%,外資控股的企業占30%。
2、主導產業:以中小型科技企業為主,聚焦前沿科技,形成2+1的產業體系
兩大核心產業:劍橋科學園形成以生命科學和先進科技兩大產業領域,其中生命科學領域現有35家企業,涵蓋從疾病預測預防、診斷、治理和監測等產業領域;先進科技領域現有60家企業,涵蓋新能源、網絡安全、新材料、增強現實、教育、物聯網、新型顯示等前沿科技領域。
一大輔助產業:劍橋科學園現有11家商業服務型企業,重點提供人力資源、科技服務、互聯網支持、旅游服務等服務領域。
3、創新公園:研發辦公、企業孵化和娛樂休閑三大功能有機融合
園區采取花園式布局,研發辦公、企業孵化和娛樂休閑三大功能有機融合,研發辦公及企業孵化、商務辦公、商業配套服務功能各占68%:24%:8%。
產業功能:建設生物孵化器(BioHub)、創新中心(布拉德菲爾德中心)和研發型物業空間,增強區域研發創新活力。
服務功能:實施中央公園計劃,開放式設計,重點布局包括露天會議室、圓形劇場和湖畔舞臺、游戲設施、健身設施、餐飲設施、休憩設施、步道設施等。建設以三一中心、健身中心為主體的社會中心,提升科學園區室外公共休閑空間和區域綜合生活服務空間,滿足科學園內科創人員的娛樂、休閑、餐飲、健康、社交等需求。
智慧園區:搭建智慧交通系統,探索搭建無人駕駛汽車連接園區到劍橋大學,以及園區創新企業Carrie Delivery的自動車廂的應用。
4、校區聯動:推動園區的有序開發與產業不斷迭代升級發展
學校主導推動園區開發:1968年11月,劍橋大學小組委員會提交莫特報告,提出以劍橋大學的聲譽與實力,吸引科技企業到劍橋發展;1969年,劍橋大學實施“大學公司”戰略;1970年,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拿出自己的土地建設劍橋科技園;隨后劍橋大學成立產業聯絡辦公室,協調和服務劍橋大學各院系、研究機構和人員與產業界的聯系與合作,促進科技公司的設立和衍生,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學??蒲信c園區產業高效聯動:劍橋大學是科學園重要技術創新源泉,具有牛津大學無法比擬的在自然科學特別是應用技術方面的優勢,其主要科研成果多集中于生命健康、信息技術、光電學等方面,推動了園區從科研-科教到科創的發展。
5、創新服務:形成產學研聯動機制,加速創新技術產業化
劍橋大學為促進科技園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學技術成果向校外轉移的政策。任何專利的權利人,包括個人、課題組或院系,都可以自主轉化所擁有的專利。鼓勵本校知識產權的轉讓,對學校應該分成的那部分收入,制訂“抓大放小”的分配政策。
多層次校企聯合平臺
沃夫森產業聯絡辦公室:從技術咨詢、市場分析、牽線搭橋等全方位服務協調產學研關系。
劍橋大學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代表劍橋大學同產業界進行貿易洽談和簽訂協議,以劍橋大學的科技成果為投入取得股份。
圣三一中心和創新中心:完善硬件配套和咨詢服務,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
劍橋企業和技術俱樂部、劍橋高技術企業協會:為處于創業和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提供多種免費和合理收費服務。
建立區域聯盟“技術走廊”:園區與Norwich地區形成信息通訊技術(ICT)產業帶,與Lpswich地區形成生物技術工業區域。
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
政府聯合私營部門制訂了系列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商業融資計劃。包括小企業貸款擔保方案、區域風險資本基金、早期成長基金、風險資本信托基金、英國高技術基金、商業孵化基金。
風險投資:允許風險投資公司將養老基金和銀行自有資金的5%籌為風險資金。
巴克萊銀行在園區設立辦事處:專門支持新型風險企業,凡符合政府企業擔保計劃規定的風險企業都可以在該銀行透支或定期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