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優步、滴滴等網約車平臺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汽車運營端的變革,共享汽車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車輛建立在車聯網和無人駕駛的基礎上,共享汽車將成為人們用車生活的主要形態。從車企引領到出行引領,“智能出行”將重新定義汽車行業,引領未來汽車產業新生態。
一、智能出行的四要素
隨著新能源和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汽車產業正在經歷21世紀以來最深刻的一場變革。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將有賴于智能化、網聯化和出行服務的創新,使電動汽車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實現融合與對接,從而促進以智能出行為特征的新交通時代到來。
智能出行讓汽車的內核和邊界發生了改變,車企、科技企業、出行服務提供商跨界融合成為大趨勢,傳統汽車產業鏈正在大范圍重構,未來出行產業鏈已見雛形?;谥悄艹鲂械乃拇笠?,智能出行產業可劃分為智能出行載體、出行技術、出行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出行平臺等四個部分。
二、智能出行的產業生態構成
1、智能出行服務
近年來,汽車共享出行市場迅速壯大,誕生了一大批出行服務供應商,主要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網約車平臺,包括滴滴、Uber、易道、首汽約車、曹操專車、美團打車等;二是共享汽車,包括微公交、一度用車、有車、易開等;三是租車平臺:神州、一嗨、首汽、滴滴、至尊等。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大型汽車廠商、網約車平臺、租車公司等開始探索打造智能出行服務平臺。例如東風汽車聯合元戎啟行、文遠智行、AutoX、馭勢科技、智行者等國內6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5所國內外頂級高校及生態圈伙伴,共同組建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隊。
智能出行已成為人們暢想的未來出行主要形態,智能出行服務的相關產業得到了科技企業、投資基金的廣泛關注,涉及智能出行服務平臺開發和運營、智能出行服務軟件、智能出行基礎設施系統、智能化車輛控制系統以及相關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應用系統等的開發和服務。
2、汽車研發創新
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深度融合,帶來出行方式與出行業態的重大調整。智能網聯共享汽車作為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技術的載體和重要結合點,已成為新型出行生態系統的熱點方向。
目前以長安、一汽、吉利等為代表的本土車企,已有很多款量產車搭載了“駕駛輔助系統”。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傳統車企、互聯網巨頭紛紛跨界合作,研發智能網聯汽車自主技術。比如百度和北京汽車在數字車載信息服務、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駕駛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合作。
3、智能出行技術
智能網聯汽車與傳統汽車具有全然不同的產業形態,在傳統整車、零部件制造基礎上,還催生了車載芯片、感知系統、車載計算系統、車載通信終端、線控底盤等產業領域,同時帶動車聯網產業和智慧交通產業領域,以及相關軟件服務業發展。智能化駕駛輔助系統實現核心集中于芯片、傳感器(感知設備),其中以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與立體視覺攝像頭三大傳感器市場最大。
汽車智能化主要滿足消費者安全、舒適、節能、互聯的核心需求,包括以胎壓監測、油耗檢測為代表的檢測設備,以車道偏離預警系統、倒車影像、夜視系統、抬頭顯示為代表的行駛和輔助設備,以語音、電話、車載影音等為代表的娛樂設備和通訊設備等,都將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實現快速的增長。
主要科技企業有:
? Google(地圖、自動駕駛技術)
? Cruise Automation(自動駕駛公司)
? SAIPS(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公司)
? Velodyne Lidar(激光雷達)
? Civil Maps(三維地圖初創公司)
? 百度(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
? Apple(造車、車載系統等)
? Mobileye(ADAS及自動駕駛公司)
? Nokia HERE(高精度地圖)
? DFKI(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 Sylpheo(軟件開發)
4、智能出行設施
隨著汽車智能網聯化、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道路基礎設施成為制約智能出行的關鍵短板,未來道路基礎設施升級將會是市場潛力巨大的產業。近年來,政府、汽車企業、互聯網企業等紛紛布局車聯網、智能車路協同系統、智慧公交系統、智慧交通智能終端產品、智能停車場系統等研發和建設。
其中,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以軟件和系統開發為主、設備研發為輔,圍繞智能交通感知-數據交換-數據推演-數據應用的運營邏輯,實現智慧交通一體化運營管理?;A設備和軟件研發涉及智能化道路、智能信號燈、動態誘導、智能公交、智慧停車場等領域的軟硬件設施研發和創新,具體包括智慧交通感知系統和設施、大數據系統、智能公交配套電子公交導乘牌系統、指揮交通手機端軟件等。
三、智能出行引領汽車產業布局
在汽車產業生態變革、傳統汽車產業轉移和智能制造發展三方面的作用下,汽車產業鏈包括傳統整車廠商、新興整車廠商、傳統零部件廠商、新興零部件廠商,正在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和區域產業分工集群。
從近幾年的項目布局看,汽車產業正在迎來面向未來汽車的一次大布局,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和零部件廠商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例如蔚來在上海設立全球總部、全球量產車研發中心,南京設立電驅動系統制造基地和整車試制線,在合肥、武漢設立整車制造技術基地。
近期,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100強榜》,前10位分別為北京、深圳、長沙、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南京、重慶、無錫,其中包括傳統汽車產業強市和新興的汽車產業城市,也包括在互聯網、車聯網、汽車電子等產業發達的城市。
鏈接: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
廣州擁有廣汽埃安、東風日產晨風、廣汽比亞迪和北汽4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小鵬汽車、恒大汽車、寶能汽車、廣汽蔚來等新造車勢力,以及日本電產、時代廣汽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項目。共享出行方面,廣汽集團與騰訊、廣州公交集團、滴滴等聯手打造“如祺出行”全新智能移動出行平臺。廣州是國內首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許可的城市,已向6家企業頒發自動駕駛路測牌照24張,其中載客測試牌照21張。
鏈接:順義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生態
北京順義區正在打造一個200平方公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生態示范區,目前集聚了230多家中外知名企業,包括北京奔馳新能源、北京現代、北汽越野、車和家、京環裝備特種車5大整車企業、寶馬研發中心等9大研發設計企業、海納川等1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滴滴、美團、地平線、中科睿芯、萬集科技、中科星圖、中安永恒等80多家涉及出行服務、智能芯片、傳感器、雷達、高精度地圖、信息安全等產業鏈重點企業。順義區在2019年就開放了26條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覆蓋一、二、三級公路及園區、社區、景區、商圈等各類場景。
鏈接:長沙構筑智能網聯汽車生態
長沙已引進上海大眾、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廣汽三菱、比亞迪、眾泰等乘用車企業,以及北汽福田、比亞迪客車、陜汽環通、同心實業等商用車企業,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長沙全面構筑智能網聯汽車生態,重點支持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中央域控制器、人機交互系統、線控制動及轉向系統等核心部件產業發展,已引進華為自動駕駛云服務平臺、“湘江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服務平臺等,構建起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認證體系。
鏈接:南京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南京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集聚了多倫科技、隼眼電子、吾智智能、地平線、櫟樹交通、浩鯨科技、開沃汽車、智能未來等一批重點企業,產品及服務包括人工智能芯片、毫米波雷達、無線通信、決策控制系統、大數據平臺、智能駕培、行業標準制定等各個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不斷完善。秦淮區5G+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先導區,建設全國領先的C-V2X車路協同智慧交通體系,已集聚車聯網關聯企業260余家,包括百度、華為、亞信等行業龍頭企業。
在各地紛紛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的過程中,未來汽車產業生態和產業鏈重組將引領新的產業布局。無論是傳統的汽車產業基地,還是聚焦未來汽車的新園區,都要對未來汽車產業新賽道保持洞察,迎合新技術、新市場、新場景、新格局,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