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東灘內部分享整理】大家好,今天分享的專題是智慧物流裝備產業,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產業的一個總體概況,第二部分是細分產業機會,第三部分是產業發展的模式分析。
一、智能物流裝備產業總體概況
首先對整個產業進行一個解構,智能物流裝備就是圍繞整個物流場景,從收貨、存儲、補貨、傳輸、分揀、包裝、搬運一直到最后的配送,把整個鏈條當中比較核心的一些智能化裝備整合起來。
根據這些裝備的特點,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傳統自動化裝備,就是在一些傳統裝備中加入一些傳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例如普通貨架升級為自動化立體庫,還有類似的例如智能叉車、交叉帶、分揀機等自動化分包和搬運設備。第二類是新興方向的物流機器人,包括搬運、分揀、碼垛還有末端配送機器人。第三類是物流系統集成,也就是智能物流軟硬件進行結合。
案例鏈接:京東亞洲一號
下面是京東亞洲一號的案例鏈接,它是國內最大最先進的電商物流中心,其中90%以上的操作都實現了自動化,中小件更是全部實現了無人化操作。
第一個亞洲一號是在上海嘉定建立的,規劃面積是20萬平方米,有立體庫區、多層閣樓、揀貨區、生產作業區和出貨分揀區,其中的立體庫區實現了全自動的立體機器人無人化操作作業,它的存儲效率是普通存儲的5倍。
多層閣樓揀貨區已經實現自動補貨、快速揀選、多重復核手段,還有多層閣樓的自動輸送能力。生產作業區采用的是京東自主開發的任務配送系統和自動化輸送設備(京東玄武系統)。出貨分揀區現在的分揀能力能達到16,000件每小時,準確率高達99.99%。
從整個市場來看,行業整體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下游需求很強勁,尤其是在快遞快運行業,它的年均復合增長超過60%?,F在國內高端市場上主要是像德馬泰克、大福這些外資品牌占主導,在中低端市場國內已經崛起了一批龍頭企業,如北起院、昆船、新松等,他們在一些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
從行業格局來看,大多數企業集中在東部沿海的三大區域,其中的環渤海地區主要是一些系統集成商為主,大部分是國有企業或大型綜合企業;在長三角地區是系統集成商和物流機器人并行,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蘇州這些中心城市,像是上海的精星、快倉,還有南京的英飛等企業。珠三角主要就是深圳有很多創新創業型的物流機器人企業,像是井源機器人、佳順機器人等。
從政策驅動來看,國家也是很支持,尤其是對于智慧物流裝備的一些技術研發,還有應用方面。在行業驅動因素上,一方面是由于技術的迭代更新,推動行業向數字化、互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是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用工成本的增加,促使快遞企業不斷增加對物流智慧物流裝備的投資。
二、智慧物流裝備細分產業機會
目前傳統物流裝備企業都是在加快智能化轉型的步伐,可以看到,自動化物流裝備產業25%的增速,明顯高于整體物流裝備行業的增速;而物流機器人的增速更是在30%以上,是市場增長的一個新引擎;系統集成是產業制高點,也是產業附加值最高的,它是物流軟硬件企業轉型發展的一大方向。下面主要從這三大類細分產業當中,分別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裝備進行介紹。
1、傳統自動化物流裝備
第一個是自動化立體庫,相比美、日、德等國家來看,我國的保有量比較少,還不到一萬座,市場空間很大,尤其是近幾年在電商快遞零售冷鏈行業,煙草、醫藥、連鎖零售、電商快遞等領域的需求都十分強勁,預計未來會達到千億級市場。
第二個是智能叉車,它處于行業發展初期,主要有兩類企業參與:一類是傳統叉車企業對現有的產品進行轉型升級,例如杭叉、柳工、合力等;另外一類是研發創新能力比較強的倉儲機器人企業,例如新松機器人、國自機器人。未來智能叉車還會繼續向柔性化和智能化方向轉變。
第三個是交叉帶分揀機,它主要是用在快遞轉運中心,目前的市場是比較集中的,主要是由進入快遞場景比較早的一些頭部企業占據,像是上海的欣巴科技、中科威志等,他們在技術、性價比、服務質量等方面都具有綜合優勢,市占率超過了40%。
我國交叉帶設備廠商在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
從整體的傳統自動化物流裝備的分布來看,企業主要就是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省市,它是以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傳統大企業和研發創新能力比較強的一些科技型企業為主。
2、物流機器人
第一個是AGV搬運機器人,由于是5G、AI等技術的加持,加上行業投融資熱度的持續,AGV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國產化率將近90%,而且借助高性價比,現在很多國內企業都在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還有東南亞市場等,但是它的核心部件還是依賴于進口。在AGV研發主體上,主要是高校和一些中小企業,物流機器人中近一半的專利都是關于AGV的,所以說它的行業研發活力是特別強的。這些研發主體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他們的專利申請數占比超過50%。
第二個是分揀機器人,基于快遞行業高效、準確的分揀需求,分揀機器人系統應運而生,它的參與主體除了???、瓦瑞、極智嘉等機器人企業之外,還有一些物流企業,例如澤優物聯、順豐速運等,它和AGV是比較類似的,創新活躍度比較高,研發主體集中在廣東、江浙等電商物流業發達地區。
第三個是碼垛機器人,相對美日德,碼垛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占比還比較低,僅有30%,但是預計未來5年會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行業企業多是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建立一些創新中心或者是技術研發平臺等。例如上海沃迪、安徽雄鷹等這些企業。
最后是無人配送機器人,它現在還處于小規模試運營階段,主要是物流、電商、科技企業參與,并呈現“守、攻、搶”的發展態勢。其中的物流企業主要是守住自身核心業務,來豐富物流應用場景,比如順豐、菜鳥等。電商企業是借助物流配送來攻占本地生活服務的最后一環,例如美團、京東等。還有科技型企業,憑借技術和成本優勢來搶占機器人硬件市場,例如曠視科技、靈動科技等。目前由于疫情的原因,反而推動了無人配送市場的發展,像是美團、京東,都在加快這個市場的布局。
從物流機器人企業布局來看,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廣東地區,廣東的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200家,江浙滬地區也將近2000家,主要企業類型是以創新創業型企業為主的。
3、智慧物流系統集成
第三類是智慧物流系統集成,國內企業進入這一塊比較晚,但是它憑借本地化和性價比優勢,開始搶奪市場,系統集成逐漸成為部分企業的主要盈利來源。例如諾力股份,它現在一半的營收都是來自于系統集成業務。未來隨著市場滲透率的提高,行業將會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目前的國內物流系統集成商大多都是由物流軟硬件企業轉型發展過來的,主要有三類:物流設備商的硬件技術比較強,它是基于自身的硬件設備優勢,從現有的產品系統集成出發,來深入整體系統方案的設計,像是昆船、新松、音飛儲存等;物流軟件開發商具備極強的軟件開發升級能力,更有能力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像是今天國際、北起院、北自所等;還有一批是新興科技企業,他們掌握著先進的前沿技術,像是凱樂士科技、科捷智能等。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物流機器人是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因為相比而言,傳統自動化裝備的市場增速和發展前景,都不及物流機器人,而系統集成雖然附加值高,但是它的進入門檻也比較高,短期內企業是很難進入的。隨著技術的成熟,未來物流機器人市場將會迎來爆發。
三、智能物流裝備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1、發展模式
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傳統企業采取的主業延伸和外延并購模式,另外一類就是創新型企業采取的自研+合作模式。
傳統企業轉型:比如南京音飛,最開始是做貨架的,然后通過技術研發逐步發展自動化立體庫系統集成,現在這些業務占比已經超過52%。再比如東方精工,它是通過參股廣東佳騰機器人,還有國外的智慧倉儲物流企業,來切入發展智慧物流裝備產業的。
創新型企業:北京極智嘉是一個創新創業型的物流機器人企業,擁有很強的自主研發能力。它的研發團隊大部分都是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這些高校和院所,同時它也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領域,不斷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
2、園區模式
從企業的選址來看,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其中的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山東、浙江6個省市最為集聚。相比而言,在這些地區進行融資、招引人才比較容易,同時快遞行業也是集中在這些地區,所以總結來看,資金、人才、市場是企業選址的主要考量因素。
目前智能物流裝備產業園還不太多,基于區位交通、人才市場、資金這些關鍵要素來看,未來智能物流裝備園區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生產制造類園區,它的地理位置可能較為偏遠一些,主要是以生產基地為主;另外一個是功能復合型園區,它的區位交通比較優越,可以打造科研、營銷、小試、中試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案例鏈接:湖州現代物流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
園區位于湖州市吳興區南太湖高新區,核心面積14平方公里,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省級物流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目標是打造現代物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和高端制造基地。
目前園區已引進智慧物流裝備及關聯企業369家,構建了智能物流裝備全產業鏈,其中倉儲物流裝備占據國際市場份額已達30%,裝卸搬運設備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園區通過吸引龍頭企業來推動產業的集聚,已引入自動化立體倉儲裝備、智能分揀系統、裝卸搬運裝備、倉儲云平臺等領域多家骨干企業。
· 自動化立體倉儲裝備企業:精星物流裝備、世倉智能
· 智能分揀系統企業:朗奧物流、銳格物流
· 裝卸搬運裝備企業:三一裝備
· 倉儲云平臺企業:哥倫布物流科技
· 關鍵部件及配套服務企業:精銳機械、搏創物流
高新區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德國物流協會、上海市物流協會、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物流谷戰略合作聯盟”,并通過舉辦諸如全球物流技術大會等物流行業活動,在全球行業中打響“中國物流谷”。
高新區與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院校合作共建校企研發中心,校企平臺累計超50家,包括浙江省現代物流裝備與技術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專業創新機構。
高新區通過華為云數據運營中心、天安數碼南太湖云谷等項目的落戶,以“互聯網+”等現代信息產業驅動,打造高端智慧平臺,為物流智能裝備制造、電子商務、物聯網運用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全球化的產業數據、信息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