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鹽城市發布《鹽城市“十四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鹽政辦發【2021】65號)。《規劃》顯示,2020年鹽城市新能源裝備實現開票銷售507.61億元,其中,風電整機產能2300臺套/年,實現開票銷售收入287.22億元,到2025年,鹽城市風電整機產能將達到3350臺(套)/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目前,鹽城市已建設了大豐風電產業園、阜寧風電裝備產業園、射陽新能源及其裝備產業園、東臺風電產業園四大特色產業園區,集聚了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整機企業)、中車電機、西安國水(電機企業)、中材科技、迪皮埃、雙瑞風電(葉片制造企業)、長風、神山、泰勝(塔筒、導管架及內置件制造企業)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了金風科技大型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車電機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中材科技江蘇省風電葉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等功能平臺,基本形成了風電裝備全產業鏈條。
2021年10月,承蒙鹽城港口集團信任,東灘智庫主持了《鹽城港風電產業特色港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詳細調研了大豐港、射陽港兩個風電母港,射陽新能源及其裝備產業園、大豐風電產業園兩個風電產業園區以及金風、長風、中材等風電裝備企業,對鹽城市成功發展風電產業集群的關鍵要素進行了深入剖析。當前,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多地已將風電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希望鹽城市風電產業的發展經驗能對其它地方有所啟示。
關鍵要素一:巨大的區域產業市場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海岸線和最大海域面積,沿海風能資源豐富,有效風能時數多,近海風功率密度大,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3600小時,豐富且優良的風能資源為鹽城市開發海上風電場創造了先決條件。截止2020年,鹽城市風電累計裝機容量738萬千瓦,占全省47.71%,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352萬千瓦,占全省61%,占全國39%,約占全球10%,海上風電裝機居全國首位。規模巨大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催生了一張張實實在在的風電裝備訂單,成為鹽城市吸引風電裝備企業落地的第一要素。
關鍵要素二:優良的交通運輸條件
風電裝備包含主機、輪轂、葉片、塔筒等部件,具有大、重、長等特點,對物流運輸的要求極高。近年來,海上風電成為風場開發的重點領域,由于海上風電安裝對海上氣象條件較為敏感,因此風電企業傾向于靠近沿海港口布局,以便風電裝備運輸和搶裝。東灘智庫在對布局在射陽河畔的長風海工進行調研時,企業負責人表示,“是否擁有自己的碼頭及吊裝能力的高低”成為風電場運營商判斷塔筒企業的重要指標。金風科技為了提升裝配效率,更是在大豐港區內投資建設了風電裝備裝配園區。隨著風電裝備大型化發展,風電裝備出口量不斷增加,風電裝備企業向沿海港口腹地布局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鹽城港包含射陽、大豐、濱海、響水四大沿海港區和五大內河港區,針對風電裝備企業運輸需求,鹽城港建設了功能齊備的軟硬件設施。在港口硬件方面,射陽港3#/4#泊位、大豐港通用碼頭2#泊位、大豐港大件碼頭、大豐港13#/14#/15#泊位可專業承載大件風電設備的運輸需求,射陽港、大豐港分別建有41萬平米、50萬平米的風電設備專業堆場,可滿足風電設備集港存儲需求。在專業服務層面,大豐港、射陽港均成立了專門的服務團隊,形成了“從出廠到出港”的服務體系,涵蓋倉儲、短駁、裝卸、捆扎、報關等具體內容,大幅提升了服務能級與物流效率。
2020年,鹽城港運輸風電裝備約1200萬噸,其中射陽港區約500萬噸、大豐港區約700萬噸,向德國、克羅地亞、澳大利亞、波蘭、美國、南非、法國等國家和地區風電葉片795套、風機輪轂90件,鹽城港還創造了單船裝載風電設備最高紀錄、單船裝載葉片最多紀錄和全球港口吊裝最長風電葉片記錄,且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鹽城港已成為鹽城市風電產業生態布局的關鍵一環,是腹地風電裝備企業重要的出海通道。豐富的港口岸線資源、發達的內河運輸網絡、專業的風電運輸服務成為鹽城吸引風電裝備企業落地的第二大關鍵要素。
關鍵要素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
除了本地市場訂單和港口運輸條件外,鹽城及周邊地區豐富齊全的原材料資源是吸引風電裝備企業落地的第三大關鍵要素。以長風海工為例,其核心產品是塔筒和導管架,每年需要數十萬噸的鋼材,而江蘇是我國的產鋼大省,且通過鹽城發達的內河運輸網絡可以進行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組織,可以滿足企業的原材料需求。再以風機葉片生產為例,增強纖維是風機葉片的重要原材料,而緊鄰鹽城的連云港中復神鷹是增強纖維材料的頭部供應商,東灘智庫在射陽港調研發現,在射陽港堆存的風機葉片幾乎都是使用中復神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