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旅游經濟發展相關資訊
都市旅游代表了旅游業發展的新動向
以互動為核心理念,推動旅游產業發展
案例借鑒:度假天堂尼斯
※動態資訊※
中國旅游研究院就2009年上半年我國旅游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報告,并對下半年旅游形勢進行了預測。報告指出,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雙重沖擊,我國旅游市場呈現“總量增長,兩升一降”態勢,產業發展低位運行。并指出,甲型H1N1流感疫情將成為下半年旅游經濟運行的關鍵變數。
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發,對于尚未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我國旅游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旅游業在遭受雙重沖擊的同時,也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旅游主管部門先后推出“鄉村旅游百千萬工程”“百萬旅游就業援助工程”等重大舉措;地方政府也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云南推進“二次創業”、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蘇浙滬等地發放旅游消費券等,為旅游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主題解析※
城市與景區是區域旅游的兩個基本空間構成要素,也是區域旅游網絡化的重要節點。城市具有區域旅游交通樞紐作用、客源集散中心作用和提升形象品牌效應作用,城市為景區提供旅游服務功能和依托作用,城市的發達程度和規模大小影響景區發展狀況;反過來,景區是區域旅游的靈魂和賣點,城市周邊景區等級高低和數量多少將影響城市定位和發展方向。
城市旅游代表了旅游業新的發展方向,具有相當規模和完善功能的大型城市,以自己特有的城市風貌為核心的旅游資源吸引國內外游客,并以此為目的地的旅游活動。城市旅游實際上是城市發展的一種“圍城現象”,順應了游客對城市多樣化的要求:感受大都市的氣派與性格,享受現代化的休閑娛樂設施。
城市旅游目的地是以城市文化、城市景觀以及商業休憩設施為旅游資源,吸引人們在其范圍內開展購物休閑、文化體驗、商務會議以及觀光度假等形式的旅游活動。隨著旅游產業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城市旅游的范圍也逐步擴大,主要包括依托商務、會展、工業、農業、科教、體育、休閑、保健、度假、節事等開展的各項旅游活動。
城市旅游產品主要包括:觀光旅游產品、文化旅游產品、商貿旅游產品、會展旅游產品、購物旅游產品、休閑旅游產品、節慶旅游產品、工業旅游產品、體育旅游產品、美食旅游產品。
※主題觀點※
以互動為核心理念,推動旅游產業發展
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最忌步入靜態的、單點的發展模式,缺乏全域旅游思維,缺乏對活生生的市民生活的關注。在多年的旅游產業規劃研究中,東灘顧問總結出一整套以“互動”為核心理念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對于順應未來休閑度假、參與體驗的大市場,應是一種正途。具體而言有五個方面的互動:其一、在發展理念層面,旅游產業與居民生活互動;其二、在空間布局層面,景區經營和城區發展互動;其三、在項目策劃層面,文化旅游和功能度假互動;其四、在市場策略層面,區內建設和區外發展互動;其五、在運作機制層面,政府主導和市場力量互動。
一、旅游產業與居民生活互動
所謂產業與生活互動,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區域旅游產業發展,無論是主景區和休閑區,還是配套的商業服務,都應跳出單為外地旅游度假游客服務的理念,在配套服務設施的投入上,要立足本地生活所需,將民生類需求作為市場根據地,站穩腳跟。其二、區域旅游產業發展,要深入挖掘本地的、當下的生活型旅游資源,不能僅僅依靠自然觀光、歷史古跡,要更多地從人民當下的生活中挖掘旅游產業發展的資源和元素,將生活狀態作為一種旅游景觀,大力發展參與型旅游。
二、景區經營和城區發展互動
所謂景區經營和城市發展互動,包括向景區引入城市功能和將景區元素引入城市兩層含義。其一、依托景區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設,推動區域性城鎮化進程,使景區逐步具有設施完善、服務到位的城市功能;同時應貫徹執行生態移民政策,加速景區村莊外遷,在原村莊位置改造發展度假區。其二、將景區元素引入城市,通過具體的項目策劃,使自然生態資源與城市相融合,使景區成為城區的一部分或功能和空間上的延伸。更主要的是,通過景區無形文化元素的深度開發,如將養生產品、音樂資源、文化體驗等通過品牌授權、產品創新等開發形式,引入城市,促進城市旅游業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三、文化旅游與功能度假互動
所謂文化旅游,包括單體旅游產品的文化提升和區域整體文化氛圍的提升兩個層面。前者是指在單體項目中融合特定的文化內涵,形成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與內涵的旅游產品。后者則是指以互動式場景理念為指導,打造文化旅游大舞臺、上演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形成全天候、全季節的旅游經濟區。如市民生活和工作學習所構成的都市生活場景,鄉村生活和農業耕作所構成的鄉土生活場景,休閑、商旅、度假的游客所構成的游玩娛樂場景。
所謂功能度假,本質上反映的是旅游產業規劃思想的轉變,即改變“主景區+小景區+配套服務”的規劃思想,轉而編制“功能和目的性為消費驅動引擎的旅游網”,政府要從主要支持大項目,轉向重點引導小項目,通過大量小型的、多樣化的功能性度假項目建設,包括商務、會議、養生、演唱會、療養、婚嫁、修學、比賽等,牽引度假游客消費,在旅游度假經濟的發展中應用“長尾”理論,推動旅游產業實質性上臺階。
四、區內建設和區外發展互動
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
“請進來”戰略是一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是著眼于區內建設的思路。一方面通過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旅游吸引物來吸引游客進來,一方面開放思想,通過引進旅游策劃機構、一流的會展經營機構、國際性旅游服務機構、一流的文化、體育賽事,提高區域旅游的服務水平和吸引力水平。
“走出去”戰略一種超越地域觀光限制的產業化復合發展思路,具體包括:其一、區域旅游的形象走出去,通過對外推介,參加重大旅游展覽會議等,借助綜合媒體影響等把區域旅游的形象推廣出去;其二、進行項目對外招商,在重要旅游客源城市發展招商代理機構,主動出擊;其三、旅游產品走出去,通過建立富有區域特色并具有旅游形象推廣功能的旅游購品,擴大區域旅游影響。
五、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互動
要實現上述四個互動,其關鍵都著落在“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互動”上面,即必須在運作機制上有大的創新。所謂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互動,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運用市場規律調節引導產業發展,在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使勁、出力,例如,在牽引人流環節,“免費發放”政府買單的門票;在淡旺季問題上,出臺分季節的稅收政策;在參與性項目啟動初期,由政府組織“示范性”服務采購。二是借助市場化機構來協助產業發展,通過利益機制集成一個企業群體來為區域旅游產業發展謀劃,例如成立旅游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通過招標方式,引進旅游產業運營管理服務機構來運籌、使用該筆基金以實現目標;大力引進體育賽事、娛樂經紀、會展公司,利用其運營能力和影響力,實現品牌打造和人流牽引。
※案例借鑒※
尼斯是環繞地中海的城市中堪稱最大、名氣最盛的,以其全年溫和的地中海氣候,燦爛的陽光、悠長的石灘,以及裸體曬太陽的美女而聞名。有人這樣形容尼斯“尼斯是個懶人城、閑人城、老人城、無聊城?!?/span>
一、英國濱海大道
尼斯的英國濱海大道PROMENADEDESANGLAIS是一條沿著海濱全長3.5公里的大街。它匯集了眾多超一流的飯店,這些飯店都有各自的購物中心和海灘區。中間有公用海灘區,人們可以自由出入。這里也是尼斯人的樂園,尼斯人在此放狗的放狗,釣魚的釣魚,跑步的跑步,游泳的游泳,各適其適、各有歡愉,更多的是閑坐,寫意地享受陽光。
二、嘉年華狂歡節
嘉年華源起于進入齋戒月前的大肆狂歡活動,尼斯嘉年華大概是世界嘉年華中最盛大的。尼斯嘉年華每年2月舉行,為期2-3星期,活動非常多元化,包括街頭表演、燭光晚會、大游行、花車游行、化裝舞會等。嘉年華會時,整個城市都沉醉在煙火、游行及化妝舞會中。而令人新奇的面具是狂歡節的特色。尼斯的狂歡節,人們在大馬路上巡行載歌載舞,經數日而不衰,節目多姿多彩,令全市飄蕩著歡樂的氣氛。
三、博物館的“舞蹈”
尼斯有18家博物館,其中最出名的兩個——夏加爾博物館和馬蒂斯博物館。在前者那里,可以沉浸在夏加爾的夢幻世界之中;馬蒂斯博物館位于尼斯BD·DECIMIEZ街口處,以羅馬時代的競技場為中心的公園中。館內藏品甚豐,其中的《舞蹈》素描畫和禮拜堂的設計草圖等都很有意思。
四、舊城區、集市與小吃
在這個璀璨的陽光城市里,總是可以遇見親切的居民們;市內的COURSSALEYA廣場周二至周五是花市和蔬果市場,周一則成了賣玻璃瓶或小飾品等的古董市集。在小吃方面,尼斯的生蠔、甜點、色拉、燜菜、三文治等都非常不錯,在舊市區中心的小吃店可以吃到尼斯名產“索卡”——以豆粉、橄欖油搓成的燒烤大薄餅。
五、鄉村旅舍
在這里,鄉村旅舍是一類主要的住宿設施,采取全國統一的品牌,有統一的標志與標準,必須達到標準才能使用統一的標志。以麥穗為標志,越多則級別越高,與服務、設施、周邊環境等有關,如每間房間的面積不少于9平方米等。鄉村旅舍根據不同的地帶分為不同的主題,有美食、釣魚、雪地、騎馬、野生動物保護、葡萄園等。
六、周邊的小漁村
尼斯附近一帶到處是小漁村或珍藏著悠久歷史的小山村。許多偉大的藝術家或匿名工藝家,都因深受和煦陽光及恬靜空氣所吸引,而移居到這些小城鎮里?;旌瞎沤耧L格的街道,濃厚的藝術氣息,海水隨著季節、時間的不同有著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