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家居產業相關資訊
家居產業的內涵和特征
家居產業——孕育新的產業藍海
案例借鑒:浙江余姚小家電產業集群
※動態資訊※
U-home是海爾集團在物聯網時代推出的美好住居生活解決方案。它采用有線和無線網絡相結合的方式,把所有設備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網絡連接,從而實現了“家庭小網”、“社區中網”、“世界大網”的物物互聯,通過物聯網實現了3C產品、智能家居系統、安防系統等的智能化識別和管理,以及數字媒體信息的共享。
2008年8月,首個大型U-home智能化社區在青島東城國際建成并已投入使用,2009年作為第十一屆全運會配套項目的濟南全運村采用了U-home系統。目前,海爾U-home系統已經在哈爾濱、沈陽、北京、青島、濟南、南京、杭州、重慶等十幾個城市建立了樣板工程。
※主題解析※
家居產業是一個產業鏈龐大、關聯度極高的產業,從上游房地產業、中游建材、家裝業,到下游家具、家紡、家電、家用飾品等家居用品業,涉及建筑、制造、服務、信息和文化創意產業。住宅產業是引領家居產業發展的龍頭,據專家估算,每銷售100元的住宅,便可實現130至150元的其它商品的銷售。
家居產業是最能體現國民生活質量的產業形態,改革開放30年,家居產業生動地折射出偉大時代的歷史性變遷。隨著消費者經濟實力的增強,教育文化程度的明顯提升,以及新的主力消費群體的成熟,我國家居產業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對家居產品的功能性、人文性、個性化、環保節能的需求日趨增多。
※主題觀點※
家居產業——孕育新的產業藍海
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而從中長期看,擴大內需是直接關系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戰略,將逐步推動我國從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家居產業無疑是“擴大內需”的中堅力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興技術應用的發展,家居產業的內涵和領域都在不斷擴展,一些融合新的家居理念、技術、模式的家居產業領域正在孕育新的產業藍海。
一、住宅產業化
住宅產業化從本義來講就是要實現住宅生產、供應等的工業化。在美國,住宅產業化已經造就了價值數十萬億的龐大市場。從混凝土構件和制品、輕質板材、室內外裝修,到安裝這些制品的設備,品種達幾萬種,而幾萬種的產品都是分別由不同的設備提供商生產。這些構件的特點是結構性能好,用途多,有很大的通用性,也易于機械化生產。用戶可以通過產品目錄,從市場上自由買到所需的產品。由于專業化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也被壓得非常低。
相比美國,我國的住宅產業化才剛剛起步,未來前景廣闊。目前,我國已有不少住宅產業化的試點項目,如濟南經濟開發區已著手打造全國住宅工業部品集散地基地,將形成整體廚房、整體衛生間、精裝內隔墻板、精裝架空地板、專用標準化配套管線、CSI住宅裝配式混凝土預制件六大工業體系,并將逐步形成工業化大生產。
二、整體廚房產業
近年來,老百姓已經開始關注居家整體的生活藝術,廚房作為家居飲食環境的核心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廚房建設由功能型、配套型進入了生活舒適藝術型的發展階段,設備也由簡單的搭建進入到櫥柜單元的專業化制作階段,隨之整體廚房火了起來。據統計,在我國約1億戶城市居民家庭中,整體廚柜的擁有率僅為6.8%,遠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35%,可以預計我國整體廚房產業的潛在市場空間非常大。
三、小家電產業
小家電是家電行業中一個新興并充滿活力的領域,被喻為家電行業中的最后一桶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配置的小家電也愈加多樣化,伴隨制造業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增強,小家電新品種依然源源不斷地涌現,如電蒸鍋、電烤箱、豆漿機、粉碎機、煮蛋器等等。目前國內大部分小家電產品普及率仍較低,尚處于市場導入期,同時由于小家電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5年,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消費者對小家電有持續的換購需求。
四、綠色家紡產業
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的改善,以及歐美家居文化的影響,我國家用紡織品開始由傳統的御寒功能逐步延伸至裝飾美化功能,成為家庭軟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追求的逐步提高,以“綠色、環保、健康”為特征的綠色家紡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有機棉、竹纖維、竹碳纖維、大豆纖維、玉米纖維、牛奶纖維、桑蠶絲等綠色家紡產品正在走進千家萬戶。
五、創意家居產業
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高節奏的工作步調,沉悶的生活形態,使人們不斷強調個性家居,強調高質素的個人生活環境。設計創意已成為選購家居產品的重要因素,宜家家居作為北歐風格的代表,以自然、簡約、清新的理念,已成為城市白領們的至愛之選。一些可愛的家居生活小飾品,在增加裝飾效果的同時,把家裝扮得浪漫溫馨充滿情趣,為平凡的生活增添無限樂趣,同時也滿足人們的視覺新體驗。
六、智能家居產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斷地對居住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越來越注重家庭生活中每個成員的舒適、安全與便利,智能家居必然是前景廣闊。一般來講,家居智能化系統由家庭安全防范系統、家庭設備自動化系統和家庭通訊系統三個方面組成,目前比較實用的功能子系統有智能照明系統、智能電器控制系統、電動窗簾系統、家庭安防系統等等。
※案例借鑒※
浙江余姚小家電產業集群
浙江余姚市小家電產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經歷了從配件生產到整機生產、從貼牌生產到創建自主品牌、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快速發展歷程。經過30多年的創業、集聚和提升,小家電行業已經成為余姚市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至2008年,余姚市家電企業達到了2400多家,家電產值超過4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家電企業395家,實現銷售收入212億元。目前余姚擁有八大類千余種家電產品,主要有廚房家電、吸塵器、電熱水壺、電吹風等,擁有“帥康”、“富達”、“玉立”、“朗迪”、“朗迪格林特”、“云環”、“金源”、“億達”、“櫻奇”等眾多知名品牌。
總結余姚市小家電產業的發展經驗,不僅適用于小家電產業集群的打造,而且對于中小城市打造特色產業集群都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一、明確的產業鏈定位
一是整機生產與配件生產相結合,鼓勵有條件的配件企業轉產整機產品或終端產品,同時也鼓勵配件企業通過整合,做大做精,形成有較大規模的專業化配件企業;二是不斷提升傳統家電產品,提升產品檔次,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國際貿易壁壘,加快如健康、節能、環保型產品等新產品開發。
二、構筑家電企業集群
一是推動家電產業的集聚發展,在姚北工業新區規劃建立家電核心區塊,以建立信息網絡、市場網絡等公共服務來實現功能的共享、成本降低及效率的提高,擴大余姚家電的整體影響;二是不斷提升塑料、模具制造等相關產業發展水平,形成較強的要素集聚能力和較強的配套優勢,為家電行業發展提供要素保障。
三、實施科技創新戰略
一是加大對企業科研開發經費的投入和獎勵,大力加速引進科技人才,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如建立發明創造專利權獎勵制度等;二是整合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優勢資源,為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技術研發溝通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高效地使用好有限的科研經費,并為企業研發活動提供各種制度上的保證和便利,如政府搭臺建家電研究所、家電產品檢測中心、企業科技研發中心等。
四、舉辦創新設計大賽
自2007年余姚市舉辦首屆中國小家電博覽會以來,余姚市已經舉辦了三屆小家電創新設計大賽,大賽分為“廚衛類”、“家具類”、“個人護理及其他”三個類別,從全球累計征集到優秀參賽作品,眾多優秀作品體現出了參賽人員活躍的思維和無限的創意能力,在材料、功能、節能、環保等方面提出很多的全新設想,為未來生活提供了很多的產品創新思想,這些創意逐漸為余姚市小家電產業所用。
五、區域品牌整體推介
“余姚家電”區域品牌的整體推介工作可以歸結為“四個一”:一網,開設《余姚家電網》;一冊,編印《余姚家電畫冊》;一館,設立余姚家電館;一展,舉辦中國小家電博覽會,打造“中國余姚家電”展示形象,組織家電企業以整齊、統一的形象,參加廣交會、香港電子展會、德國科龍專業展等,樹立余姚家電產業集群的整體形象。
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的組織,加強家電企業的橫向聯合,避免低檔次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產品低價競銷、企業仿冒侵權等問題,共同面對綠色環保技術壁壘、反傾銷、反補貼、國際貿易爭端等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的組織,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為公平的進入國際市場提供市場信息、咨詢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