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創意產業相關資訊
創意產業內涵與涉及領域
因地制宜打造創意產業集聚區
現代戲劇谷——商業街區與文化產業融合
※動態資訊※
上海創意產業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6日,于2005年1月8日正式掛牌運行。上海創意產業中心是經上海市經濟信息委員會、上海市社團局批準設立,從事推動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專門機構。
上海是我國創意產業最發達的城市,從2005年開始推進創意產業的發展,至2006年底短短兩年間,上海市掛牌的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從最初的18家發展到75家,2006年上海創意產業總產值達到2291.71億元,占全市GDP的6.55%,到2009年,其產值增為3900多億。
※主題解析※
創意產業內涵。創意產業又稱作“創意經濟”、“創造性產業”,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專責小組首次對創意產業進行了如下定義:“源于個人創造力、技能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創造財富并增加就業的產業”。
創意產業以個人的創意作為產品增值的根本,是一個集文化、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產業,創意產業具有高創新、高附加值、知識密集性、組織方式靈活、產業關聯性強等特征。
創意產業涉及領域。創意產業涉及的領域較多,其主要領域各國基本達到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十三個領域:表演藝術、音樂、藝術品、出版、電影與錄音帶、電視與廣播、軟件與電腦業、游戲動漫、工藝品、流行與時尚設計、博覽、廣告與建筑設計。
※主題觀點※
因地制宜打造創意產業集聚區
創意產業以受過高等教育的創意人才和營銷管理人才為主體,其產品具有宣傳城市、塑造城市文化創意氛圍、優化城市設施等功能,因此,創意產業發達的城市,同時也是創新能力較強、世界知名度較高的城市。同時,創意人才對環境有較高的需求,創意產業依托高科技,這些決定了城市需要以現代化的通訊設施和發達的交通網絡為載體、以人性化的居住空間為城市風格、以生態化的科技園區為產業依托的理想城市結構。因此,創意產業對推進和引導城市建設,塑造其現代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有重要作用。
大學為建筑、時裝、軟件設計等對高素質人才需求較高的創意產業領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企業在其周圍的集聚,可充分獲得大學的技術溢出,大學衍生企業也通常集聚于其周圍。例如,依托我國建筑設計最發達的同濟大學發展形成的赤峰路設計一條街,形成了著名的“同家軍”,2005年,建筑設計、裝潢、圖文制作、建筑模型、建筑監理等相關企業已達800多家,以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郵電設計院四大“設計金剛”為首。
依托東華大學和上海市服裝研究所形成的長寧時尚設計產業園,成立了以服裝產業為主題,以建設國際服裝產業界的信息互動、專業設計、品牌發布、產品研發、人才培訓等專業性功能的時尚產業園,目前已有10多家服裝設計、時尚藝術、品牌分布方面的創意企業入駐,包括總部從北京遷往上海的高級女裝品牌東北虎,張逸超服飾有限公司,上海裝苑文化服裝學校、保羅博服飾、中歐面料與時裝合作俱樂部等企業。
老建筑具有租金低、體現歷史風貌的特征,而且以藝術、動漫等為主的企業多為高素質、資金匱乏的大學畢業人才所創立,創意產品的需求以市中心的高收入人口為主,因此,其選址多集聚于城市中心老民居和廢棄廠房內??v觀各國的發展,該趨勢都十分明顯,如,上海市首次發現并建立的創意產業園區中,許多位于老建筑內,例如,泰康路田子坊的石庫門民居區域集聚了多家畫廊和設計所,原創油畫、泰國石雕、陜西民間工藝品、日本和服、西藏唐卡等等,讓人目不暇接。此外,八號橋、四行創意倉庫、設計工廠等集聚于舊廠房內。同樣,在設計業發達的法國巴黎,廢棄的廠房內集聚了大量的藝術家,是法國藝術設計產業的一大特色。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信息設施發達,高素質人才密集,為數字內容創意、軟件設計等高科技創意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這些產業的發展也為以ICT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提供了出路。因此,近年來,各高科技產業園區紛紛積極吸引創意企業入駐,如張江高科技園區于2004年8月建立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主要以與園區信息產業相關的動漫、網游、高科技影視后期研發設計制作和產品工業造型設計為發展內容,以動漫和網游業為突破口,將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有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端產業。
四、依托主題地產的復合型集聚區
旅游地產、文化地產、商業地產、體育地產、養老地產……各種類型的主題地產層出不窮,但其業態模式卻趨于同質化,為了在市場上擁有較高的辨識度,同時也為了滿足消費者們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開發主體紛紛融入創意元素,包括創意商品、創意雕塑、創意建筑、亦或是創意互動體驗等等,由此滋生了與主題地產共生共榮、相互依托的復合型創意產業集聚區。
以“創意旅游產業”為例。旅游作為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因循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其需求本質也隨之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觀光型旅游,發展到以體驗為主要需求的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正迎合了旅游者們求新求異的體驗需求。于是,便出現了融合二者的“創意旅游產業”。
倫敦的泰晤士河南岸創意產業集聚區,是創意產業與旅游地產融合發展的經典案例。由火力發電廠改造而成的泰德現代藝術館、倫敦眼、以及每年一度的倫敦設計節等旅游產品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同時這里聚集了大量的創意企業,是全球知名的廣告設計中心、電影制作中心以及國際設計中心,整個區域彌漫著濃厚的創意氣息,因此這里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景區之一。又如國內的烏鎮、西塘等旅游景區,近年來涌現出大量的創意產品商鋪、創意餐廳、酒吧等業態,成功吸引大量的旅游者駐足體驗,提升了旅游地產的商業價值。
※案例借鑒※
現代戲劇谷——商業街區與文化產業融合
2009年3月,一個叫“現代戲劇谷”的商業文化街區在上海市靜安區出現。
上?!?/span>現代戲劇谷”是在原來“戲劇大道”建設的基礎上規劃而成,以美琪大戲院為起點,經百樂門至華山路上海戲劇學院,途經20多家各類劇院或演出場所,呈寬約500多米、長約2公里、總面積1.5平方公里的“S”形帶狀街區。
現代戲劇谷項目的正式啟動,旨在以靜安為龍頭,勾連起周邊區域,整合靜安區域獨特的商業、人文和戲劇資源,探索商業街區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模式。通過對靜安現代戲劇谷專業系統的規劃和管理,發揮其獨特的藝術屬性、產業屬性和大眾屬性的作用,服務于靜安國際商務港建設。
一、規劃建設
現代戲劇谷整體呈現一軸三區發展格局,一軸即南京西路-華山路現代戲劇產業發展軸;三區分別為美琪大戲院-商城劇院-上海展覽中心-云峰劇院現代音樂劇產業區,百樂門多媒體戲劇產業區,上海戲劇大道-上海戲劇學院-兒童藝術劇院都市話劇產業區。
在現代戲劇谷的建設規劃中,2009至2010年,借上海世博重大機遇,加強與美、英國際主流現代戲劇演藝機構的聯手合作,精心策劃“2010年世博現代戲劇谷演出季”;至2015年,基本形成以現代戲劇尤其是各種現代商業戲劇類型為主體,并定期舉辦國內外演藝業名品演出、主題節慶、行業會展、高端論壇等活動的區域主題化、內容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使現代戲劇谷成為與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齊名并肩的戲劇產業文化品牌,并集中推出世界經典、中國精品和上海原創劇目,致力于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標。
二、管理平臺
在區政府層面成立了現代戲劇谷管委會,負責把握現代戲劇谷的整體發展方向并提供相應的扶持和支撐。管委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政府辦公室,區文化局協助做好辦公室相關工作。
現代戲劇谷發展有限公司在現代戲劇谷管委會的領導下,以政府支持、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商業模式來運營,作為現代戲劇谷總制作人,以承接政府購買專業服務的方式,全面負責現代戲劇谷的日常運營和管理,以“藝術性兼具時尚性,商業性兼顧公益性”為宗旨,致力于把現代戲劇谷著力打造為中國最大的戲劇演季平臺、戲劇教育平臺、戲劇資訊平臺、戲劇創意平臺和戲劇創業平臺。
為實現戰略目標,開發公司與美國百老匯最大的劇院管理集團——倪德倫公司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通過利用其在現場娛樂產業的近百年經驗,為戲劇谷的總體規劃和發展提供咨詢與服務,共同探索劇院運營與管理、戲劇評獎、戲劇輸出等市場化運作。
三、平臺建設
現代戲劇谷以劇目呈現為核心,力推四大平臺建設——演季平臺、資助平臺、推廣平臺、演出平臺,以集聚更多的市場主體、戲劇人才與優秀戲劇作品,全面提升戲劇環境,優化商業商務文化環境,培育都市文化產業新業態,打造商業戲劇產業新園區。
1、演季平臺建設
在演季平臺方面,戲劇谷以音樂劇、都市話劇、時尚戲曲、電子音樂戲劇等為主要產品形式,推出春夏、秋冬,一年兩季的現代戲劇谷演出季。繼2009年5月20日正式開幕,并推出開幕演出季19臺200場演出后,現代戲劇谷推出2009秋冬演季,分“音樂劇、小劇場話劇、國慶獻禮劇、時尚戲曲”四大版塊,推出17臺節目、300場演出,包括美國音樂劇《百老匯之夢》、星?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商務戲劇精品花雅堂版《牡丹亭》、上海、臺灣兩城合作的小劇場音樂話劇《愛情是什么道理》《媽在江湖》、國慶60周年獻禮劇《1977》、《戰神?1948》大型古裝話劇《甲申記》等。
2、資助平臺建設
現代戲劇谷的建設得到了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由上海市靜安區政府提供具體產業引導政策和專項扶持資金,目前已被列為上海首批文化產業園區,也是15家產業園區中唯一的音樂、演出娛樂類產業項目。
在寸土寸金的靜安區,藝術家落戶是件難事,政府愿意每天每平方米補貼3元,上限是100平方米。除了補貼,戲劇谷還推出“壹戲劇優才”計劃。對優秀劇目的資助力度還將增加到每年千萬元。目前,以余秋雨、孟京輝、譚盾、趙志剛、張軍為代表的一批活躍于海內外戲劇音樂舞臺上的領軍人物紛紛落戶現代戲劇谷。
現代戲劇谷制訂出臺了《現代戲劇谷核心劇目資助辦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面向全社會接受戲劇類演出項目的公開申報,由現代戲劇谷管理委員會和專家組對申報劇目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劇目將作為壹戲劇演季的核心劇目,獲得專項扶持與資助。
3、推廣平臺建設
現代戲劇谷策劃發起“白領晚宴計劃”,以“一個節、一張卡”即“白領戲劇節”與“壹戲劇白領卡”為平臺,建立與戲劇觀眾的常態互動機制,培育潛在和忠實的現代戲劇谷主要觀眾群提供了一個新的服務載體。推廣“白領戲劇晚餐計劃”,目標吸引10萬高級白領和30萬商務客流,形成商務街區和文化地帶的共生共榮。
“壹戲劇白領卡”是現代戲劇谷為推進“白領晚宴計劃”的建設而定制的一張“現代戲劇通行證”。通過“壹戲劇白領卡”豐富而實用的功能,可打通戲劇觀眾與戲劇產業鏈上各主體間的互動關系,促進戲劇產業鏈良性循環,實現戲劇普惠與普及的目的。持“壹戲劇白領卡”的觀眾可以體驗網絡購票、戲劇沙龍、名家講座、戲劇體驗、購票優惠等一系列優惠舉措與會員活動。
4、演出平臺建設
由現代戲劇谷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改造、管理和運營現代戲劇谷的核心劇院,根據功能形態的不同,設置既有上千座位的劇場,也有百來座位的小劇場。目前,云峰劇院的環境改造與百樂門的功能業態改造已提上議事日程,美琪大戲院的外觀改造及周邊環境的整治也已臨進尾聲,上海商城劇院對演出形式的調整將隨著都市話劇和音樂劇的加入而有所提升,常德路800秀和芷江夢工場都將陸續打造符合現代戲劇演出的專業劇場,而改造后的靜安寺廣場則將為“廣場戲劇”這一開放性的演出樣式開拓了全新的舞臺。
四、品牌建設
現代戲劇谷將在各類終端層面推廣“壹戲劇”品牌,具體內容包括:“壹戲劇演季”、“壹戲劇優才”、“壹戲劇原創” 、“壹戲劇聯盟” 、“壹戲劇大賞” 、“壹戲劇票務” 、“壹戲劇教育” 、“壹戲劇基金” 、“壹戲劇論壇” 、“壹戲劇專輯”,力爭將“壹戲劇”打造成為中國現代戲劇產業的第一品牌。
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立意對標“美國托尼獎”,其評選主體為年度全國戲劇舞臺上的各類優秀劇目、主創團隊、杰出演員和聯盟劇場等?,F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旨在借上海世博會平臺打造中國首個商業戲劇時尚頒獎盛典,并在總攬年度戲劇時局、推動戲劇時尚潮流的過程中,突顯商業戲劇的品牌價值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