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2.5產業園相關資訊
2.5產業及2.5產業園的內涵
2.5產業園——新都市產業園區的構建
案例借鑒:聯東U谷·北京金橋基地
※動態資訊※
“2.5產業”概念2004年起源于上海市北工業新區,其形成核心是由專業化分工所引起的市場擴張。分工使市場細化和擴張,市場細化和擴張又使交易范圍擴大。為了追求較低的交易成本而形成了要素的空間聚集,引發新興產業的興起和城市的擴張。因此,2.5產業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是經濟社會現代化的表現。
近年來,這種可能性帶著些許模棱兩可的味道在國家產業結構轉型中悄然興起。其熱度從近一年間,北京、上海、寧波、武漢、成都等省市扯開大旗、上馬建設“2.5產業園”的塵土飛揚中便可一窺端倪,2.5產業的概念開始被廣泛提及。
※主題解析※
2.5產業的內涵
工業經濟發展到工業化的中后期,“微笑曲線”的兩端已取代制造環節占據產業發展的主導地位,即處于工業制造前端的咨詢、策劃、研發、設計和處于后端的產品營銷、物流、服務等成為工業發展的主導環節,人們也稱其為2.5產業。
2.5產業是從工業制造各個環節中剝離出來的,其共同特點表現為:高附加值、低污染、主要服務對象是企業與專業人士,通常包括四個部分:其一,以研發設計為代表的產業鏈上游的高附加值服務業;其二,具有高附加值、少污染、擁有核心技術等特點的新興制造業,如通信電子、醫療器械、環保材料制造等產業;其三,下游的營銷和結算(包括總部經濟),以及由此衍生的售后服務、會展等功能性中心;其四,貫穿于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教育培訓、財務法律咨詢、IT服務、數據服務等服務業。
2.5產業園的內涵
2.5產業園按照所集聚企業的服務對象的不同,分為專業型園區與綜合型園區兩大類。
專業型2.5產業園:所積聚的2.5產業服務對象屬于同一產業門類。如汽車2.5產業園,是以汽車為主題的2.5產業環節為主要內容,包括汽車研發、設計、檢測、模具、試制、采購、物流等服務內容,均服務于汽車產業內的各個環節。
綜合型2.5產業園:所積聚的2.5產業服務對象不以某產業門類為主題。如中聯U谷2.5產業園,包含了服務外包、軟件與網絡、電子科技、影視制作、工業設計、節慶會展、管理咨詢、廣告傳媒等各種類型的2.5產業,服務面較廣,不局限在某個產業內部。
※主題觀點※
2.5產業園——新都市產業園區的構建
一、2.5產業園的特性
2.5產業園以2.5產業為主要內容,是產業園區不斷發展的產物,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載體,與傳統工業園區、城市中心商務區相比,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
特性1:城郊集聚性,位于城市中心城區的邊緣地帶
由于2.5產業專業性較強,其提供的服務或產品通常是“中間產品”,客戶對象往往是企業或專業性較強的人,通常不需要集聚在中央商務區。但由于2.5產業園入駐的企業知識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為主要特性,對人力資源的要求較高,能夠集聚大量的科技型人才與相關服務人員,因而對交通便捷程度要求較高,需要高品質的生活配套等消費性服務。
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業園區,也不同于傳統的核心商務區,2.5產業園既不是設置在偏遠的市郊,也不是集中在城市核心區,而是通常設置在城市中心城區的邊緣地帶,近郊地區,既包含于城市功能區之內,又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同時具有一定的土地擴展空間。
特性2:科技型生產,通常包含科技含量較高的小規模生產
2.5產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生產性企業,與生產制造有著較強的產業相關性與互動性,因此,2.5產業園通常包含部分科技型生產,如以醫藥研發外包為主題的醫藥2.5產業園通常包含小試、中試型生產企業、以汽車研發及設計為主體的2.5產業園通常包含樣車試制企業等。2.5產業園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中央商務區和外圍加工生產區之間的無間隙聯系,促進了工業服務化,服務生產化。
特性3:都市型園區,具有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特點
基于2.5產業園大都表現為現代化高科技園區,以附加值較高的服務為主,包含部分科技型小規模生產活動,具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特點。同時,由于高科技型企業與高技術人群的集聚,對于園區生態景觀、生活環境與商務環境的建設都具有一定的要求,2.5產業園通常采取低碳環保的園區運作模式。
二、2.5產業園構建策略
一般意義上的產業園區以制造業為主,離不開大型項目帶動,大塊土地供應,大筆財政支持與大產業協同四大方面,對于2.5產業園而言,既不像傳統工業園走大開大合的發展路線,也不像中央商務區走高端精品CBD的概念,而是兩者的有效結合,既體現出了中央商務區的商務環境,又兼具了工業園區的生產功能。
地方政府建設2.5產業園時,在傳統的財政、稅收等傳統政策手段之外,應注意有效的區域發展規劃引導與區域環境建設,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策略1:依托資源稟賦,確定發展類別
對于發展2.5產業園而言,面臨著兩個環境的園區定位選擇。其一,建設綜合型2.5產業園還是建設專業型2.5產業園。與綜合型2.5產業園相比,專業型2.5產業園往往圍繞某一特定產業展開,專業性較強。其二,專業型2.5產業園應定位于什么產業方向。按照要素稟賦布局產業,按照比較優勢引導投資,這樣才能實現產業迅速積聚,進而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
如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啟奧生物醫藥研究園,規劃面積約2km2,旨在建立成亞洲世界級的生物醫藥科學研發中心、專業的生物醫藥國際會展會議中心、生命科學與生物產業的管理中心、生命科學與生物產業的風險投資中心,兼具了研發、會展、管理、金融等產業服務功能,同時具備教育、居住、休閑等生活服務功能,是以生物醫藥為主體的專業性2.5產業園的代表。
策略2:構建平臺服務,找準產業抓手
我國產業園區發展經歷了市區工業企業集聚區、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各個階段,園區專業化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各個地方政府都在構建產業園區,發展新興產業,土地財稅政策以不具有絕對的競爭力。在構建2.5產業園時,地方政府應抓住2.5產業的核心環節,以園區專業化為特點,打造產業發展的支撐平臺,以構建更加優質的產業發展環節為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以汽車2.5產業園為例,汽車2.5產業包括汽車研發、設計、檢測、模具、試制、展示及相關物流服務等,產業得以集聚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與技術兩大核心要素,故而汽車2.5產業的集聚區往往具有汽車人才培養、汽車技術開發的功能。如上海安亭汽車城汽車科技港,則是在安亭汽車城已有大眾汽車試驗場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嘉定校區的基礎之上規劃建設的。
策略3:培育龍頭企業,做大服務集群
對于傳統工業園區而言,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較為鮮明,表現為規模型的工業生產企業帶動相關中小型企業。對于以服務為主體的2.5產業園而言,龍頭企業同樣具有核心帶動作用。2.5產業的專業性較強,其服務對象一般為企業或專業型人群,2.5產業的龍頭企業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其一,對于2.5產業鏈其他環節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其二,該企業自身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與開發能力;其三,該企業的服務對象是業內的龍頭企業。以部分龍頭企業為園區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之一,帶動服務業的集聚,形成專業化的服務業集群。
青島中聯U谷2.5產業園以文化創意產業和2.5產業集聚為主要特色。主要面向服務外包、軟件與網絡、電子科技、影視制作、工業設計、節慶會展、管理咨詢、廣告傳媒等主題產業招商,吸引了以木馬工業設計、佳聯化工新材料、盛唐影視、魯諾電子、貝爾特生物科技、唐帛服裝、億蕾紡織、潤興光電、東軟載波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技術含量、高知識集聚、高附加價值的2.5產業或服務業企業簽約入駐。
策略4:打造低碳環境,發展產業社區
2.5產業園區通常集聚于城市中心區附近,具有都市型園區的發展特點,對于園區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在打造2.5產業園時,除了產業發展軟環境的構建,在園區景觀系統、低碳循環生態系統、智能化生活系統等方面也應有所注重。
蘇州2.5產業園除了打造產業發展平臺、提供政策保障、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機制之外,在環境建設方面也較為突出。在建筑技術上,采用了斷冷橋節能窗、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部分辦公單元采用了太陽能集熱水系統,還有循環收集、屋頂綠化、保溫隔熱等生態節能技術,體現節能、環保、低碳等開發理念,實踐建筑與人、環境的和諧共存。
※案例借鑒※
聯東U谷·北京金橋基地
聯東U谷·北京金橋基地項目,位于亦莊產業新城中心,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金橋科技產業基地內,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BDA)相連,占地1300畝,規劃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整個項目共分為五大區域:生產制造區,研發辦公區,中試研發區,企業定制區,綜合服務區。為企業提供多功能通用廠房、商務花園獨棟辦公、個性化廠房定制以及各種生產、商務配套設施,可容納500家以上企業發展,預計年總產值達200億元以上,年稅收達15億元,解決就業4萬人。
聯動U谷·北京基地重點引進和集聚以高端生產服務業為龍頭,以生物醫藥、精密機械、電子信息、能源環保為主的四大產業,發展制造業研發中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和跨國企業部門中心,集聚科技人才,促進資源共享。
一、規劃理念:微笑曲線圖
聯東U谷以產業“微笑曲線”為理論原型,依據產業發展的附加值導向,即中間低附加值是制造、兩端高附加值是營銷和研發創新,為處于產業鏈條中不同位置的企業或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從研發到成果轉化的可拓展空間,五大功能分區、三大產品體系為企業產業升級、整體運營提供全方位的物業類型。
園區以綠色、生態、環保為主題,大面積草坪、北方特有常綠灌木、樹種有層次的布局,并通過綠隔引導交通。從東往西,以一條800米中軸景觀大道貫穿,內部多變的點式組團綠化、水系小品與帶狀公共綠化參差錯落、相互滲透于不同建筑之間,相對獨立的同時又通過主景觀帶將各景觀節點有機聯系起來,保證整體園區景觀的有機協調性。讓建筑與景觀、人與景觀實現對話,為企業提供智力、生產力提升的綠色引擎。
二、功能分區:五大功能,區區成園,和諧共生
總部商務園:規劃占地200畝,建筑面積18萬平米,為企業總部商務量身打造了生態型、低密度的獨棟企業花園社區。通過獨棟式建筑、多變外立面、果嶺園林、搭建建筑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個性化交流平臺。
研發科技園:規劃占地11.24萬平米,建筑面積15.7萬平米,滿足企業研發、中試生產、辦公等需求,為上升型企業提供一個生態型創智空間??傮w格局清晰合理,強調“一心、兩軸、多點”的空間概念。注重產品功能分區,加入有機的組合和變化,形成圍合、半圍合的組團布局。以中央景觀廣場為中心,東西向景觀大道和南北向綠化帶為兩軸,圍和庭院為多點的規劃布局。層次鮮明,儀式感及向心感極強。
配套服務園:園區配有為企業員工生活服務的員工食堂、宿舍樓和公寓樓,休閑娛樂的籃球場、羽毛球、乒乓球館等設施,總占地約3萬平米,為企業生產、物流運輸、員工生活提供一應俱全的完善規劃。
生產制造園:近50萬平米的建筑面積,全部規劃為生產制造型企業提供的標準通用廠房,單層輕鋼、多層鋼混、內部配有辦公區,整體建筑深灰色,干練、大氣,寬敞的園區主干道客流、貨流自如有序。
企業定制園:根據園區整體規劃,預留出獨立地塊,為有特殊需求的企業提供充足的廠房定制面積。整體規劃與已開發園區保持協調統一,但又可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規劃設計,使企業在此得到充分地發展與個性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