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工業設計產業相關資訊
-工業設計產業的特點與重要性
-工業設計產業:工業轉型發展的先導力量
-案例借鑒: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
※動態資訊※
在2012年10月的廣東順德家電展上,順德老牌家電企業萬家樂與國際設計大師喜多俊之聯手打造的Q6智能浴熱水器,憑借時尚外觀、智能操作系統,標價高達6699元,依然顧客盈門,甚至破天荒地接到200多張消費者的直接訂單。這款新產品推出一個月便收到上千萬元采購訂單。得益于近四年培育起來的工業設計產業集群,順德制造加速轉型升級。在國際大環境不樂觀的當下,許多企業像萬家樂一樣生命力旺盛,甚至逆勢增長。
※主題解析※
工業設計是制造業價值鏈中最具增值潛力的環節之一。據歐美工業設計協會測算,工業品外觀設計每投入1美元,可帶來1500倍的收益。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工業設計是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實現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當經濟出現蕭條時,企業深陷價格戰而面臨生存困境,就需要在商品的外觀、質量和實用性能等方面下功夫。這時新穎別致的工業設計往往使產品脫穎而出,使企業起死回生。因此,工業設計又被稱為制造業的終極競爭力。
目前我國工業發展受到資源環境雙重制約、生產成本上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傳統加工制造業競爭力正在逐漸減弱,單純靠擴大加工規模降低成本的空間不斷縮小,附加價值越來越有限,利潤空間不斷萎縮。此時,工業設計對我國制造業轉型發展先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要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國內制造企業就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借助工業設計的力量推動產品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主題觀點※
我國工業設計產業始于改革開放,雖然較之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在政府的有效引導和支持下近年來發展很快。早在2007年,溫家寶總理就做出“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的重要批示。2010年8月,11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2011年底國務院下發了《工業轉型升級》五年規劃,這些文件對工業設計產業的戰略意義給予高度肯定。當前,我國工業設計產業已幾乎滲透到工業的所有領域,并在電子信息產品設計、汽車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家電設計、IC設計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推動工業轉型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一、電子信息產品設計
電子信息產品由于更新速度非???,產品的周期變得更短,對工業設計的依賴性越來越高。電子信息產品設計已成為引領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引擎。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工業設計產業相對歐洲及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良好,并在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為提升核心競爭力,對電子信息產品的功能創新、外觀新穎等方面重視度不斷增強,更加重視設計環節。目前,我國在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較好的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地區形成電子信息設計產業集聚區域。在企業方面,國內已涌現了以聯想、漫步者為代表的領軍型企業,這些企業在工業設計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和資源,也具備與設計相配套的技術研發實力。
二、汽車設計
汽車設計在汽車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中,決定了產品的先天質量和70%的廣義成本(原材料、鍛造、使用、維修等各方面的花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由于汽車消費需求層次不斷提高,為了滿足差異化的需求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汽車廠商等不斷增加研發設計投入,并重點加強新車型的設計。目前,我國已形成一定的整車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在汽車設計服務主體上,我國在傳統汽車生產商的研發中心和科研院所的汽車設計研究機構的基礎上,已形成一定數量的第三方獨立研發機構,如同濟同捷、阿爾特技術、長城華冠、蘇州奧杰、雙杰科技、佳景科技、迅捷等。這些第三方獨立研發機構是獨立存在的汽車研發設計企業,大多與知名汽車廠商有緊密的合作關系。
三、服裝設計
在我國,由于服裝行業面臨缺乏高級時裝、全球性品牌的短板,服裝設計產業在推動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和提高企業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服裝設計產業規模高速增長,其市場規模由2004年的54.31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353.04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3.72%。在區域分布上,我國服裝設計產業已形成以“浙派”、“京派”、“粵南珠三角派”為輻射中心的三大產業集群,并具有不同設計風格。近年來,我國出現了能為品牌服裝提供單季或多季設計服務的服裝設計公司,這些設計服務公司不從事生產加工而專職于設計環節。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紡織服裝的支出將保持穩健的增長,且將更加注重服裝的款式、流行時尚,服裝設計產業將具有良好的前景。
四、建筑設計
建筑設計產業是帶動整個建筑產業發展的“龍頭”,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先行者、倡導者與生力軍。目前建筑設計產業已經進入了產業鏈縱向橫向聯合協作的成熟發展階段。我國建筑設計產業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在2006-2010年期間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0年產值達到了848.03億元。雖然房地產市場受宏觀調控影響發展緩慢,但是由于設計行業的重心有所變化,建筑設計由房地產住宅項目轉向政府投資項目和公益性項目,這些項目即帶來大型民用公共建筑項目的建設高潮,這一高潮使設計行業完成的產值和回報在提高。從總的趨勢看,由于房地產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下去,未來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對于建筑設計產業也構成強大需求,我國建筑設計產業的發展是具有巨大潛力的。
五、家電設計
家電設計產業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我國家電業實現轉型升級、向“家電強國”邁進的重要推動力。我國家電產業注重設計創新的風潮正在建立,主要表現為企業重視設計創新、避免產品的同質化。得益于此,中國家電企業正在真正進入到國際市場,從之前簡單的“加工者”變身為“創造者”,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的躍進。例如創維創維研發部門與意大利MR&D等國外設計公司展開合作,并搭建了以著名工業設計師為首的海內外設計團隊。在小家電領域,我國企業已具備自主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我國小家電產品質量及技術日漸成熟,行業龍頭企業已完成從低成本出口轉向技術出口,從OEM轉向ODM、OBM。隨著規?;a的發展,部分小家電龍頭企業自主掌握生產中的核心技術及關鍵生產環節,在專利技術、工業設計方面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的不斷升級。
六、IC設計
IC設計產業是現代信息產業和信息社會的基礎,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核心產業環節。從2001年以來,我國IC設計產業在產業規模、產品創新、技術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規模從2001年的12.3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1年的636.8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達到了52.3%。目前,我國IC設計產業已在長三角、珠三角等IC制造工業基礎較好的區域形成集聚態勢,產生了一批本土的芯片制造企業和設計企業及相關的原料供應商和服務商。在這些集聚區,IC技術不斷獲得進步,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長三角地區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國內外資源,建立了相對完整的IC 設計產業體系,產業有一定規模,研發能力較強;珠三角地區擁有與整機廠商合作的產業優勢,與本土的下游產業銜接緊密,其IC設計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性好、吸引國外投資多、企業成長快、技術和產品升級較明顯、自生能力強。
※案例借鑒※
一、園區概況
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位于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于2003年5月由國家科技部批準為國內首家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高新技術專業化園區。園區工業設計為主導產業,重要發展汽車設計、IC設計、建筑設計、模型和工具設計、產品設計、新型發光材料設計、軟件研發機器智能識別和自控系統設計等八大設計領域。2010年園區已累計集聚企業2000多家,產出設計成果525項、轉化產品110項,實現業務總收入395.33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0.77億元,集聚各類設計研發人才2000名,初步形成了工業設計產業格局。
二、規劃布局
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建設了工業設計孵化基地、創意產業園區、專業化研發設計樓宇群和生活休閑配套區等四大功能區域,致力打造成一個以科技研發為核心,以工業設計為特色,以都市經濟為形態,集綠色高附加值產業、商務辦公、服務配套、優美人居為一體的卓越創新型湖濱新城區。
圖1: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規劃圖
1、工業設計孵化基地,由孵化大樓、主題大廈(蝴蝶大廈)組成;
2、設計創意園,由11幢多層大樓和4幢高層樓宇組成;
3、設計研發樓宇,由市政設計院、威肯研發樓等十多幢高層設計大廈組成;
4、生活配套區,由愉景花園、奧林花園、金色江南等多個住宅小區以及商業街、學校、醫院等構成。
表1: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功能區項目設置
三、發展策略
1、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工業設計提供技術平臺支持
園區投資8400萬元,建成了面積5337平方米的江蘇省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平臺擁有超級計算中心IC測試中心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室信息查詢系統快速成型系統設計精品展示培訓中心專業化設計中心等,具有展示交易輔助設計快速成型信息查詢和人才培訓五大功能。
2、提供一站式服務,搭建各類服務平臺
園區設立“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專利服務站”、“無錫市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等機構,提供傳統一站式服務,給入園企業帶來便捷服務。
3、舉辦多類型活動,打造園區品牌
園區通過舉辦多類型活動、塑造品牌形象。已舉辦的活動包括第七屆中國無錫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峰會、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成果交流洽談會、“X動力”視覺設計國際研討會、主題設計競賽及CCTV2006創新盛典頒獎晚會等。
四、政策支持
園區擁有針對不同細分產業的支持政策,并有針對企業和人才的專項政策:
l軟件及集成電路產業:國務院《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l信息產業:無錫市政府《關于加快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
l服務外包產業:無錫市政府《關于集聚國際服務外包和軟件出口企業“123”計劃的政策意見》;
l工業設計企業: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產業的若干意見》;
l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
l海外留學歸國人士創業政策:無錫市政府《關于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的實施意見》(“530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