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公共服務平臺相關資訊
園區功能平臺的內涵和價值
園區功能平臺體系及發展模式
案例借鑒:廣州軟件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動態資訊※
2012年10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和西安中服軟件共同開發打造的“國家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一期項目完成。該項目是在整合CSIP現有各類服務資源以及合作伙伴相關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內容管理系統以及云計算技術,形成一個覆蓋國家與地方各層級、具有高度產業適應性和地區適應性的國家級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其項目目標是樹立國家級云計算平臺技術實力和公信力品牌,將國內優秀的云計算資源匯聚起來,為租戶提供安全穩定的在線云租用服務。
※主題解析※
園區功能平臺是針對某類用戶群體的公共需求,通過組織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通道等,以期達到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信息共享的目的。
園區功能平臺發展至今,其服務范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提供基礎設施配套,到后來的以提供技術服務為主,再逐步轉變為將研發、設計、試驗、中試生產、產品檢測等技術服務與信息、咨詢、培訓、管理提升、市場開拓等綜合服務的有機結合,公共服務平臺的內涵不斷豐富。
※主題觀點※
從國內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來看,全國大多數產業園區開始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創新網絡驅動等)轉變,特別是承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高新技術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支撐創新的服務體系成為園區發展的核心和關鍵要素,而各類功能平臺在健全園區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集聚、擴大招商引資吸引力、提升產業層次和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功能平臺體系,也成為衡量產業園區核心競爭力、未來發展動力和發展前景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園區功能平臺分類體系
從大的概念范疇來講,為體現園區特色和完善園區功能,園區的功能平臺最終呈現為一個一個的項目。因此,園區功能平臺體系的建設不能等同于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其范圍更廣,內涵更深刻,是園區人才、資本、技術、產權等要素資源集聚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園區產業集聚力、招商吸引力和持續創新力提升的關鍵所在。
園區功能平臺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為政務性服務平臺,最典型的是“一站式審批服務中心”或“行政服務大廳”,它解決的是政府行政服務的開放性和效率問題;一類為專業性服務平臺,包括創業服務、技術服務、人才服務、咨詢培訓、法律服務等服務平臺;一類為公共性服務平臺,涉及基礎設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公共物業管理等方面服務功能。
其中,專業性服務平臺的可拓展空間最大,借助企業價值鏈的分析,專業性服務平臺的構建可以沿著兩個鏈條展開,一個圍繞企業直接經營價值鏈展開,包括采購平臺、研發平臺、中試平臺、項目申報平臺、營銷平臺、交易平臺、物流平臺等;一個圍繞企業輔助管理價值鏈展開,包括人才服務平臺、創業培訓平臺、法律咨詢服務、投融資平臺等。
二、園區功能平臺開發模式
園區功能平臺的參與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基金公司、科研機構以及專業協會組織等,但從功能平臺的開發建設情況來看,其主要開發模式有四種,包括政府自主開發模式、園中園模式、合作共建模式、企業自建模式。
1、政府自主建設模式
對于投資規模不大,公共服務性質較強的實體性功能平臺,一般采取政府自主建設的模式,如公共服務中心、技術促進中心、產權交易中心等。政府自主建設模式的功能平臺能夠很好地保障平臺的公益性,同時由于政府出資,有利于保障平臺的順利運營,保障平臺的投入水平。該類平臺一般由自建,由政府設下機構自主運營或者由委托專業化的運營公司進行運營管理。
案例一:蘇州軟件園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蘇州軟件園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由蘇州市軟件評測中心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和維護,目前已建成軟件開發平臺、軟件測試平臺、質量保障平臺、聯合實驗室和網絡服務平臺等子平臺,構成了完整的軟件產業公共服務體系。該平臺與微軟、Sun、IBM、HP等國際知名軟件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并建有微軟專利技術專區、IBM Rational聯合實驗室、Compuware技術中心、微軟嵌入式軟件中心等一系列對外合作平臺項目,為軟件企業接觸最新技術打通了更多的渠道。
案例二:大連服務外包園創業服務中心
2010年大連高新區管委會投資2.5億元集中建設了創業服務中心企業孵化器,占地面積4.1萬方米,目標為打造一個包括加速器、新材料孵化器、綜合孵化器以及金融信息中介、技術轉化、風險投資、科技金融、咨詢策劃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該平臺將圍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建立健全孵化服務體系,營造更加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探索完善新型服務模式,推進特色孵化平臺建設。目前已有117家科技型企業和10家科研機構、40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已簽訂入駐協議。
2、園中園模式
園中園模式一般適用于功能平臺能夠貼近服務企業,能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配套服務需求,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此種模式一般適用于產業集聚度較高的園區,且由于大量同類企業的積聚產生諸多共性的服務需求,此類平臺一般專業性較強,并能大大縮短區內企業的服務距離。
案例:大連市檢測科技園
大連市檢測科技園由大連開發區管委會與大連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建設。該項目定位為集群式第三方檢驗測試科技園區,由大連開發區管委會自主運營管理。大連市檢測科技園將力爭打造東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和全國一流的名牌實驗室。其規劃建筑面積9.8萬平方米,總投資5.5億元人民幣,劃分出十幾個集群式的專業檢測中心和高端實驗室,將為石油化工產業、現代制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提供公共檢測技術支持和服務。
3、合作共建模式
合作共建模式對于一些投資規模大、技術要求強的功能平臺而言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一方面可以解決政府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擴大多方合作,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實現平臺建設的高效率、低成本、快服務。就合作參與主體而言,可以是政府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共建,或者是政府與大型企業的合作共建。
如南京軟件公共技術平臺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使用北京市政府投資1.4億元建設的“軟件工具庫”、“開放源碼庫”、“軟件構件庫”中豐富而全面的技術資源,使南京軟件企業可以通過Internet享受到與北京軟件企業相同的一流資源和服務。
4、企業自建模式
對于公共服務性質不強,部分入園企業存在需求,但需求規模不足以支撐平臺運營的,一般采取企業自建模式。自建平臺模式雖然由于企業存在其自身利益,在公益性上有所缺乏,但是客觀上確實能起到滿足部分公共服務作用,如企業自建呼叫中心、研發中心等。此模式一般適用于產業集群尚未形成、資金實力不強的園區。
※案例借鑒※
廣州軟件科技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公共技術平臺體系
廣東軟件科學園不僅注重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越的基礎商務環境,更長期致力于園區的公共技術資源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的軟件公共技術支撐服務平臺。
近年來,廣東軟件科學園逐步建設了廣東省軟件共性技術重點實驗室(公共實驗室)、廣東軟件科學園數據中心、廣東軟件評測中心等公共技術資源服務機構,并與全球知名的軟件服務公司IBM合作建設了廣州IBM軟件創新中心、IBM授權培訓中心。同時,廣東軟件科學園積極引進廣東省中小企業信息化創新服務中心、廣東省嵌入式軟件公共技術中心、廣東省數字家庭公共服務技術支持中心等公共技術資源服務機構。
這些平臺的建設使廣東軟件科學園以技術創新支持模塊的形式,形成了完整的企業創新支撐體系,使企業在軟件研發與運行、質量保障與測試、管理與綜合服務、資源共享與運用等方面的能力實現躍升。
二、人才服務體系建設
軟件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軟件產業發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和引進足夠多的優秀人才。為了推動園區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廣東軟件科學園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舉措,推動了多個人才基地的建設。
在人才體系建設方面,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廣東軟件科學園為了孵化創新企業、培養人才梯隊而開展的軟件人才實訓。廣東軟件科學園軟件人才實訓項目是針對即將畢業或者剛就業的計算機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整個實訓模擬企業的實際項目運作過程,由學生直接扮演項目開發組中的成員角色,以團隊形式進行項目過程定義、項目計劃、需求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及交付。學生通過實訓,不僅在技術、技能、職業素質等方面有較快提高,而且能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運作機制和管理方式。
三、企業市場服務體系
在推動市場建設方面,廣東軟件科學園共享軟件出口實驗室可謂獨樹一幟。目前,該實驗室擁有一支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團隊主要成員在國際化電子商務和現代信息服務業,特別是在共享軟件出口公共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經過幾年的技術研究和市場開拓工作,共享軟件出口實驗室已經具備相當的技術及運營基礎。為了幫助更多的軟件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廣東軟件科學園共享軟件出口實驗室還特別推出了海外OEM代理銷售服務,OEM后的軟件投放海外軟件銷售市場進行銷售和推廣,有效降低了軟件開發商的投入成本。
在市場推廣方面,除了建設銷售推廣平臺之外,廣東軟件科學園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市場推廣活動。廣東軟件科學園多次組織園區企業參加軟件博覽會,充分進行成果展示及項目推介;多次組織軟件外包需求對接會以及軟件與金融、電信領域的合作交流會等,通過有效的行業對接推動軟件企業的市場開拓;邀請著名專家在園區舉辦軟件外包發展機遇及挑戰研討會、ISTQB國際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CMM系列知識培訓、合同法培訓、知識產權管理培訓、目標管理培訓及財務、稅務、統計等行業講座。
四、綜合服務體系
技術、人才、市場拓展能力是體現企業競爭力的直接因素,也是營造產業發展環境必須考量的因素,但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除了關鍵要素考量之外,還必須強化綜合服務能力?!叭绻殃P鍵要素比作一串珍珠,那么基礎服務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線?!睆V東軟件科學園總經理文俊偉說。
廣東軟件科學園除了為園區企業提供辦公場地租賃、物業管理、商務服務、工商注冊、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科技項目申報等基礎服務項目外,還積極引進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目前已有風險投資公司、咨詢服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銀行、郵政局等服務機構入駐園區。廣東軟件科學園還建立了留學人員項目庫,為園區企業的發展配置各種創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