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全域旅游的內涵及發展
全域旅游的新模式——小鎮+公園群落
案例借鑒:加拿大惠斯勒小鎮
※動態資訊※
2016年12月26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旅游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發展模式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規劃提出四大主要目標,“全域旅游”將成為未來五年的發展關鍵詞。
《規劃》提出,適應大眾化旅游發展,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創新旅游產品體系,包括推動精品景區建設、加快休閑度假產品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水平、加快發展自駕車旅居車旅游、大力發展海洋及濱水旅游、大力發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
《規劃》提出,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拓展旅游發展新領域——旅游+城鎮化、旅游+新型工業化、旅游+農業現代化、旅游+現代服務業。
※主題解析※
所謂全域旅游,是將特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營銷推廣,促進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實現旅游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模式。2016年,國家旅游局開展了“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推動旅游業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構建新型旅游發展格局。
2016年是全域旅游正式啟動實施元年,國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262家)。從地盤兒來看,大的將整個?。êD鲜。﹦澣?,最小的也到區縣(鎮)范圍;從發展要求來看,“突出特色、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等關鍵詞的強調又與特色小鎮的發展要求頗為相似。因此,許多地區開始面臨兩個選擇,是緊追全域旅游的熱潮還是堅持特色小鎮發展?其實這兩者并不沖突,全域旅游圍繞旅游打造泛旅游復合產業,而特色小鎮則精準定位某一單一產業而特色鮮明。
※主題觀點※
全域旅游的新模式——小鎮+公園群落
隨著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駕游時代的到來,許多游客已經把旅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全方位的旅游體驗。游客思維的轉變使得一個個“旅游/度假目的地”在不斷的放大和升級成為“目的旅游/度假地”,到處是風景,而非處處是景點。全域旅游正是這樣一種將景區泛化的“大旅游”,通過系統的規劃布局,實現區域內旅游相關的設施、要素和功能的優化配置。
這樣的旅游需求,關注點已不僅是依托高山江海、歷史人文等資源而開發建設的各類景區/景點,還包括我們原來稱之為配套服務的方方面面,更要能夠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要以怎樣的形式來體現開放融合的旅游理念呢?其實,以變“園中景”為“景中園”為排頭兵,不失為改革中較為可行的方式,也就是以“小鎮+公園群落”的形式,在打破景區邊界的同時,按功能亮點劃分區域,組織整個區域的旅游格局。
全域旅游開發的目的首當其沖是要在城市周邊選擇適宜的區域,發展旅游業,擴大城市以外的旅游服務功能,相比較傳統的古鎮村落、高山湖泊和濱海休閑類景區,此種模式下的全域旅游更像是要打造一個村民、游客混居型的大型區域,既有生活功能,又兼具旅游服務和產業發展功能,其發展的起源往往是圍繞村民祖輩居住的村莊或小鎮聚落,而其原住民則成為旅游服務業最初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那么公園群落的格局的呈現,則是圍繞小鎮,由最初的開展的各色旅游游憩活動,逐漸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和區域聚客力的多個活動空間。
對于現階段我國全域旅游的開發,“小鎮+公園群落”模式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在具體開發操作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實現“公共屬性”的旅游資源升級
種類多樣的生態資源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從原始的生活資源升級到可以展開的各種旅游度假功能的旅游資源,無一不是人類對資源的膜拜與索取,但其公共屬性的本質不應該被遺忘。過去的旅游開發,往往對山系、水系等資源根據地理界限的分隔進行封閉式、碎片化的開發,導致了人與自然的隔離。因此,小鎮+公園群落的模式則更加重視公共旅游資源的整合化和開放式管理,通過形成全域整體發展的態勢,集中供給公共旅游休閑產品,既加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同時又增進生態旅游的趣味性。
于此同時,在國家政策而層面,目前已經積極開展對旅游產業差別化用地的探索,一改往日粗放式和缺乏針對性的土地利用規劃思路,計劃將旅游基礎設施和重大發展用地作為專項類目,積極利用山地坡谷、濱水地帶、礦產采空區、灘涂用地等,鼓勵對其他產業門類的發展利用進行旅游增值復合利用,充分盤活土地資源。
2、規劃“一園一特”的公園旅游目的地
“小鎮+公園群落”的模式其本質是圍繞“旅游+”的概念進行旅游功能與其他功能的組合創新,其發展的重點在于如何依托各鄉(鎮)差異化的旅游資源,全力打造“一園一特”“一村一品”的現代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從旅游+生態的角度來看,可根據當地生態植被特色,設計凸顯當地生態植被特色的特色公園,例如:根據當地植物特性,設計特異性的植物觀賞公園;根據鄉村廣袤的田園農地打造多個主題莊園(冰酒莊園、狩獵莊園、玫瑰莊園、企業莊園等);利用鄉村遠離城市的純凈夜空,打造適合觀星賞星的暗夜主題公園;利用漫山遍野的花海谷地,打造大地藝術景觀公園等。
從旅游+工業的角度來看,可以鼓勵地方企業與旅游業產生互動,提高工業附加值,一方面進行特色旅游商品的生產,一方面進行適宜開展工業旅游的園區建設,充分考慮知識性和參與體驗性等特點,對工業遺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例如:打造集“參觀、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工業博物館。
從旅游+文化的角度來看,可以結合當地特有的活動競技、手工技藝、歲時節令、戲曲曲藝、民俗節慶等文化元素為內容和主題,積極發展文藝表演業和文化休閑商業。例如:結合大型舞臺表演,打造還原當地民俗民風的實景主題公園;或者以匯集傳統民間手工藝品和特色餐食為特色,打造作為特色商業配套的風情街區。
從旅游+健康的角度來看,兩者具有天然契合的屬性,可以選擇生態環境優美的區域,如:湖畔、海岸、溫泉區等,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專業團隊,提供專業化健康診療服務,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健康服務,例如:打造服務于醫療旅游客群追求高端醫療服務的醫療公園、服務亞健康人群保健康體需求的溫泉康養公園和服務老年人群安居養生樂齡公園等。
從旅游+體育的角度來看,隨著全民體育熱的端倪初現,與觀賽游相比,以登山、騎行、徒步等為代表的健身類的體育旅游,游客的參與度、體驗度更高,人群相對更廣,平均花費相對來說較低;而包括跳傘、滑雪等比較刺激的極限旅游,專業性更強,難度系數更大,是中高端消費人群的最愛。因此,可以根據游客的體能素質、消費水平和興趣愛好結合當地地形空間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項目設計,例如:打造自駕露營公園、徒步探險公園、極限運動公園、低空運動公園、家庭度假公園等項目。
3、構筑“點-線-面”的旅游生態系統
以點帶區,細胞式發展——“小鎮+公園群落”模式下的全域旅游項目開發,要避免地毯式的推進,而更加注重“適度留白”的開發理念。首先,以為當地居民提供長久的生產生活空間為“原點”,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搭建游客與本地居民互動交流的載體,營造一種差異性的生活狀態;其次,圍繞小鎮周邊設計引擎項目,作為驅動特色公園為“亮點”,這種類型的單點項目具備更好的投資環境,也易于帶來更多的“附帶游客”;最后,每個公園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細胞,相互之間設置一定的生態緩沖區域和自然分隔區域,內部則通過服務帶動、資源導入和配套跟進,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游憩生態系統,從而形成一個減少盲目擴張,保護開放空間的“精明增長式”景區。
連區成片,無障礙對接——“小鎮+公園”模式下包含多個旅游吸引物目的地,圍繞小鎮展開的各項旅游活動需要科學合理的動線進行串聯,在組織形式上,可以通過田園小道、景觀通道、慢步道、慢行車道、景區索道和景區小火車線路等公共交通設施,把公園、景點、村莊、民居風情、生態景觀等串聯起來,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交通體系,以確保物流和人流在區域中的有序流動。
合片成體,系統化管理——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實體,全域旅游下的特色小鎮(建制鎮或非建制鎮)天然具有“消費搬運”和“產業集聚”的職能,小鎮之于公園承擔著旅游集散、文化展示、休閑商業、社區居住、后勤保障等多項功能,更像是一個兼具人文情懷與城鎮功能的旅游服務綜合體,既能對外部旅游項目形成功能性的輻射力,又對周邊游客形成的中心式的吸引力。因此,特色小鎮可以擔負起整個區域的對外品牌營銷,旅游安全管理、標準體系制定等職能,統領片區旅游服務水平提升。
簡而言之,全域旅游叫好又叫座的發展現狀離不開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管理、服務和設施配套等要素的全方位整合,為了實現“就地城鎮化”和“旅游本土化”的雙贏局面,“小鎮+公園群落”的開發模式不失為一種可以促進旅游用地集約利用,拉近居民游客心理距離和突破旅游項目空間限制的可行模式。
※案例借鑒※
加拿大惠斯勒小鎮——四季旅游度假勝地
惠斯勒小鎮位于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雄偉壯麗的海岸群山之中,溫哥華以北120公里,面積161.72平方公里,為加拿大最富盛名的四季旅游度假勝地?;菟估招℃偸鞘澜缰亩净﹦俚?,曾協辦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
自1977年小鎮中心建設開始至今,其發展規劃清晰地展現了“旅居與民居混合”和“小鎮與公園結合”的發展模式。
1、迷人的高山小鎮
惠斯勒小鎮建于1908年,在黑冠山和惠斯勒山環繞之中,是因旅游發展興起的小鎮。今天的惠斯勒小鎮主要有五大功能:特色商業體驗、文化節慶活動、旅游集散服務、休閑娛樂活動、旅游度假居住。小鎮商業主打國際元素餐飲美食和夜間娛樂。
小鎮上約有100多家各類型度假飯店,90多家餐廳,200多家各類商店。住宿方面擁有大量酒店、公寓、家庭旅館以及度假小木屋。餐飲方面擁有各色酒吧、小酒館、雅座酒吧、高檔酒吧和美食餐廳,從北美的特色風味,到最佳的國際美味,一應具全。購物方面有精品店、展示本地及世界各地藝術家作品的藝廊、高檔服裝店,還有各種運動器材、服飾的體育用品店。休閑方面有許多溫情水療中心,提供按摩、足療、修甲、香薰療法、普拉提、瑜伽、美容治療等休閑養生服務?;菟估諘h中心適合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會議和聚會。
小鎮全年有著各種不同類型的集會、節慶活動,2月的惠斯勒藝術節,4月的研科電訊世界滑雪節,7月的山地自行車節,11月-4月的冰火表演,12月的惠斯勒電影節等,這些都是惠斯勒豐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分。每年的6月-9月期間,惠斯勒就像是舉行慶典一樣,天天都有精彩的節目,街頭藝人、小丑、樂師以及露天音樂會將游客的情緒帶到最高潮。
2、圍繞小鎮的公園群落
惠斯勒小鎮被黑冠山和惠斯勒山所環繞,在小鎮周邊依山開發建設了多個主題公園,從高爾夫、滑雪、山地運動、水上運動,到康養、會議、度假等功能,可以給游客提供豐富的主題游樂體驗。
高爾夫公園:擁有四個頂級高爾夫球場;
滑雪公園:擁有北美最大的滑雪場地,面積為8171英畝(3036公頃);全北美唯一可以在冰川上滑雪的旅游地;
山地公園:擁有北美垂直落差最大的滑雪道及山地自行車道;纜車往來于惠斯勒山山頂和黑冠山山頂,是全球同類型中最高和最長的無支撐的高空索道纜車;有四十多個不同的夏日活動,包括山頂進餐、健行、觀光、自然之旅等;整個惠斯勒山谷有數百條自行車徑和步行遠足小路;
水上公園:擁有五個波光粼粼的湖泊,以及眾多河流,可供游客進行各種水上運動和休閑活動;
特色莊園:北歐莊園、翡翠莊園;
度假公園:惠斯勒度假村、海灣度假區、惠斯勒島;
專業運動是惠斯勒得以成名的關鍵,小鎮擁有可舉辦國際級專業競技比賽的高爾夫球場、山地自行車賽道、滑雪場等。同時針對核心客群,打造一系列的家庭認證戶外運動產品,大部分都是“小投入、重運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