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計算機軟件。醫療器械主要分為預防型醫療器械、檢測型醫療器械、治療型醫療器械以及康復型醫療器械四類。從全球看,醫療器械產業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2017年全球醫械市場規模為421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銷售額有望達到8000億美金。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全球領先,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為4484億元,躍居全球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其中影像設備、體外診斷和高值耗材占據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市場的前三大細分,分別占到總市場規模的19%、16%及13%。預計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銷售額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
從未來發展看,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占生物醫藥行業總規模的14%,遠低于發達國家42%的平均水平;從人均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費用看,2017年我國目前人均費用僅為6美元,而發達國家人均費用都在100美元以上,美國達到329美元/人。無論從行業總體規模還是診療消費水平來衡量,中國醫療技術與器械市場均具備巨大的成長空間。未來1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速度將繼續保持在年均10%以上的增幅,家庭醫療器械、醫用機器人、骨科植入物、體外診斷器械、醫學影像、透析機等,都將是未來的投資熱點。
新技術不斷向醫療器械領域滲透,早篩技術、精準醫療、人工智能、3D 打印、醫療機器人等將帶來診療的顛覆性革命。2015年以來,“精準醫療”一詞成為醫療領域的熱門詞匯,隨著基因測序、基因編輯、DNA捕獲、生物信息等技術的不斷成熟,精準醫療也逐漸從概念走向成熟。精準醫療具有定量化、個性化、事前預防和連續性四大特點,是對傳統醫療的重要變革,有望開啟未來醫療的新時代。
預防型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間接用于人體的中小型預防和保健型器械,具有體能監測預警、慢性病保健以及護理等功能,主要分為家用醫療器械以及智能健康醫療設備兩大類。
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未來將從傳統轉向智能。我國家用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由2011年的176.6億元,發展至2016年的581億元,近6年復合增速接近22%,高于醫療器械平均11%左右的增速。預計未來五年將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行業規模將有望達到1500億元。而家用醫療器械也由原來傳統模式向智能化、小型化發展。
新技術助力未來智能健康醫療設備市場騰飛。2015年醫療健康智能健康醫療設備進入快速增長期,2016年醫療智能健康醫療設備規模近30億元。隨著用戶市場認知變轉,醫療健康智能硬件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熱潮,未來將重點聚焦智能可穿戴設備以及增強智能設備。
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是健康管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為主要市場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初具規模。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推進,各類新興技術例如語音、交互、深度學習運算、健康大數據技術等逐漸趨于成熟,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將步入高速發展期。
鏈接:健康可穿戴設備產業投資趨勢(東灘產業內參)
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結合是智能可穿戴產業的發展方向,到2018年,全球智能穿戴設備的銷售額突破120億元,智能可穿戴產品主要用于記錄和整合分析分體相關數據,健康服務及衍生醫療是其最大收益產業,智能健康生態的構建是智能可穿戴未來2-3年的發展方向。從產品內容和投資趨勢上來看,健康可穿戴設備正經歷著從消費級到醫療級的精細化、專業化發展;從主體分布來看,基本形成圍繞長三角、珠三角、北津地區和西南地區(成都、重慶)為代表的區域格局。從產業集聚來看,從產業集聚來看,基本形成兩種集聚形態:龍頭企業帶動型、先進制造能力引領型。
檢測型醫療器械是指具有診斷功能的,可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等,主要包括成像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器械、診斷監護器械以及診斷試劑四大類別。
高端產品基本由外資壟斷,低端產品存在過度競爭。高端檢驗診斷設備以美國美敦力、強生為市場主力軍。我國高端檢驗診斷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超聲波治療儀、心電圖設備、高檔生理記錄儀、磁共振設備等領域,進口品牌市場份額都在90%左右,幾乎處于完全壟斷地位。
我國檢驗診斷設備研發投入不足,進口器械占比高達40%多。據Evaluate統計,相對于2016年全球醫療器械研發投入6.9%的比例,我國僅有樂普、魚躍等部分龍頭企業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國內研發投入平均水平僅有4.51%,大量企業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低端檢驗醫療設備市場,出口產品的盈利能力遠低于國際水平。
全球體外診斷產業體外診斷技術快速迭代發展,在精準醫療技術、健康理念、分級診療制度、醫改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體外診斷行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已成為醫療市場最活躍的行業之一。從市場結構來看,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占據主導,分子診斷、POCT成為本輪產業發展的新藍海。POCT、分子診斷、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等細分領域的產品具備進口替代趨勢,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鏈接:體外診斷產業投資趨勢(東灘產業內參)
近年來,全球體外診斷產業體外診斷技術快速迭代發展,在精準醫療技術、健康理念、分級診療制度、醫改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體外診斷行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已成為醫療市場最活躍的行業之一。從市場結構來看,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占據主導,分子診斷、POCT成為本輪產業發展的新藍海。從投資布局來看,分子、免疫、POCT、生化診斷企業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及中部地區投資活躍,呈現產品+服務一體化、儀器+試劑聯動、并購與新建并進等多樣化的經營模式。從產業集聚來看,國內生物醫藥園區廣泛布局體外診斷產業,但鮮有體外診斷專業園區,打造針對性服務體系、檢驗檢測服務集群、中試服務平臺等,有助于體外診斷產業的集聚發展。
治療型醫療器械是指具有治療功能的,可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等,主要包括手術器械、內科治療器械、耗材以及介入性器械四大類別。
耗材類器械逐步實現“進口替代”。我國高值醫用耗材市場中,以樂普醫療、微創醫療、魚躍醫療等為代表的生產廠商,在技術上逐步縮小與國外知名廠商如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等的差距,目前在中低端領域已逐步實現國產的替代化。
介入性器械“國產當自強”,3D打印或成未來趨勢。2014年至2016年,心臟支架市場規模從166.0億元增長至248.0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22.2%,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75億元。近年以樂普、微創、威高等為代表的國內龍頭企業積極進軍高端介入性醫械領域,如國產心臟支架已占到國內市場總量的76.7%。此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未來介入性器械將依靠3D打印進行制造。
基于智能技術的醫療機器人將在輔助治療領域發揮巨大作用?!稒C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十大標志性產品機器人產業,其中包含手術機器人與智能護理機器人。2016年中國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市場達20.4億元,至2020年中國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或達27.5%。
鏈接:醫療3D打印產業投資趨勢(東灘產業內參)
近年來,3D打印產業在全球掀起一波新的熱潮,而醫療產業則越來越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重點,作為兩大產業的交集,醫療3D打印產業也隨著社會技術的不斷進步,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從市場結構來看,醫學模型、輔助器械、植入物是目前市場上3D打印技術醫學領域主要應用方向,植入物是未來的發展大勢。從投資布局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地區聚集程度較高。目前的醫療園區還未有醫療3D打印的廣泛布局,也沒有專業的醫療3D打印產業園。從產業集聚來看,從醫療產業向3D打印產業延伸以及從3D打印產業向醫療產業延伸兩種模式。
康復型醫療器械是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康復訓練與治療、幫助功能提高或恢復的器具,主要包括醫用康復設備、普通康復器械、智能輔助設備。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病率持續提升、殘疾人康復需求逐步釋放,康復醫療產業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2017年我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680億元,康復輔助器具產品規模約4420億元。我國康復器械產業發展迅速,平均增速保持在25%~30%之間,其中尤以養老康復器械發展最為迅速。
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的中高端市場基本上以國外產品為主,自主研發的產品大部分屬于技術含量不高的中低檔產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一定規模的康復輔助器具生產企業僅100多家,相當于美國企業總量的3%,德國的6%,康復輔助器具還沒有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鏈,由此可見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人工智能將逐步應用于康復器械領域,未來康復機器人、增強智能技術、神經義肢技術等將逐步替代傳統康復醫械,為康復人士和殘障人士提供更有效率、更智慧便捷的輔助器材。骨折、顱腦損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腰腿疾病等病癥的專業康復需求,將為智能康復器械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研究院
鏈接:醫療機器人產業投資趨勢(東灘產業內參)
近年來,全球醫療機器人技術快速迭代發展,在人工智能、健康中國2030、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以及高質量醫療需求的推動下,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已成為醫療器械市場最活躍的行業之一。從市場結構來看,手術機器人以及康復機器人占主導,微型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以及AI診斷機器人成為本輪產業發展的新藍海。從投資布局來看,康復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投資活躍,呈現圍繞高校核心技術進行產業化落地的發展模式。從產業集聚來看,國內醫療機器人企業多布局康復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企業主要布局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但鮮有醫療機器人專業園區,集聚技術服務創新主體、檢驗審批集群、臨床測試平臺等,有助于醫療機器人產業的集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