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技術讓城市的變化變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的資源更易于被充分利用,城市的管理更精細化和智慧化,城市的生活變得更便利高效。隨著新一輪全球創業浪潮興起,無數創新創業活動圍繞智慧城市建設而展開,這些新技術和新模式正在從點滴開始,改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AI技術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技術,而智慧城市也是最具前景的AI場景應用入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依靠場景來驅動,智慧城市中遍布的應用場景是AI技術商業化的關鍵,可以說AI和智慧城市成就彼此。我們可以暢想的智慧城市是多個場景的“大全集”, 它涉及到交通、教育、醫療、零售等等,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個大全集內部有著緊密相連的“腦神經脈絡”——數據互聯共享平臺,多場景數據集成在這個平臺上,方能實現數據互聯共享,打破各場景下的數據壁壘,消除數據孤島,協同各個場景實現智能決策和城市高效發展。
智慧城市的實現架構,就是在不同的區域城市中,實現各個應用場景的模塊化組合,以此來提升城市引力,獲取的數據進一步反哺技術升級。除了新的人工智能網絡的搭建、智能產品的生產和不同行業的應用,包括現下常見的生活服務場景(如滴滴打車、餓了么等)在內,共同構成了智慧城市場景體系。場景平臺獲取大量可分析的市場需求數據,這些數據磨練和提高計算的能力,還會倒逼軟件硬件設施及技術的更快發展。
智慧城市1.0——垂直的信息孤島
這個階段的智慧城市以政府為建設者,在政府管理場景下應用,聚焦在垂直領域更加專業、更加精細化管理的問題。如交通領域,交管部門、運輸部門通過更多技術的應用,包括RFID和新型智能攝像頭等,能夠解決交通管控的問題。1.0階段因為是分系統的建設,數據隔離分散,難以協同高效的弊端明顯,并沒有真正實現智慧化。
智慧城市2.0——數據集中和互聯互通
在這個階段開始有企業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在“一云一網一圖”的技術架構下,實現政府部門、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共享,強調數據的集中和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孤島,實現以城市為單位的目標、規劃和資源的統籌。各行業也打開新的應用場景和模式創新,媒體娛樂、教育、零售、健康等進入智慧化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僅有政府部門實現了數據共享交互,各行業場景尚聚焦在數據資源獲取中,真正的利民化應用還不多。
智慧城市3.0——全面互聯和以人為本
核心特征是城市互聯、數據開放、以人為本,通過跨境電商、智慧物流、智慧園區、智慧旅游等應用,實現城與城、國與國之間的信息、文化交流。主要措施有下一代ICT技術設施部署、構建數據生態圈、推動大數據應用、建立數據開放機制、推進城市互聯、構建智慧城市群等。
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將以終為始,“以人為本”成為終極目標,“感知人的需求”、“實現人的需求”、保障人類的健康、安全和生存。未來,當你四處漫步時,你的身體將影響各種各樣的感應設備;當你有所需求時,你的意念也能被感知,并有各類人工智能設備幫助你實現各類需求。
縱覽智慧城市發展經驗,“產業發展+開發建設+城市管理”缺一不可,方能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的均衡發展。產業發展方面,提供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人才、產品支撐。開發建設方面,搭建良好的硬件設施基底,如城市高速路網、通信網絡、能源管網。城市管理方面,政府積極引導推動,主導頂層設計、出臺支持政策、建立試點示范。
1、新加坡:
技術驅動+資源整合+市場引領,30年實現從孤島求生到智慧國家的不斷躍遷
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借鑒:
①技術驅動,智慧城市建設與信息技術產業同步,不斷迭代升級:新加坡在這個時期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信息產業從PC時代-互聯網時代-DT時代不斷升級,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從全社會電腦化-城市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共享-信息與應用的整合-建立新型信息化知識型的經濟體系的轉變。
②政府主導,強化資源整合,實現城市綜合信息共享和網絡融合:在智慧城市建設的不同階段,政府發揮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引導信息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管理體制,實現自上而下式決策,做好城市級層面信息資源整合,推動政府、社會、企業、國民共同參與、協同作戰。
③應用引領,加強智慧城市試點示范,以應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聯合新加坡裕廊等知名的開發商設立智慧城市試點項目,通過先進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實現企業技術落地,利用數據資源,驅動企業技術的創新和升級。
2、日本:
資源危機、災難頻發倒逼“企業主導+技術創新融合+功能構建”模式
日本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借鑒:
①企業主導,以開發商與技術商聯合,政府引導的模式推進:政府設立試點城市,調動三井不動產、松下、日立等開發商與技術商聯合共同實施,以能源、基建、城市安全為核心關注點。
②技術創新,最新技術與基建更新融合,添加信息通訊和傳感功能:川崎、日立、NIT、東芝推進網絡通訊系統、下一代能源站、建筑能源管理系統、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建設,把最前沿的行業技術與城市應用相結合,調動市場化的力量。
③功能構建,從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民生構建功能體系:以家庭、社區、城市為場景,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場景入手,實踐智慧能源供給監管、水處理監測管理、交通信息化管理、交通大數據分析預測、老人遠程看護、智慧購物、智慧社區文化服務等。
3、里約熱內盧:
IBM打造“IT主導決策” 典范,消除信息孤島
里約熱內盧2010年爆發了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洪水致,房屋倒塌,交通能源系統癱瘓,市政府陷入一團混亂,因為市內找不到一個地方供市長實時監測狀況,進行應急指揮,原有多個部門的管理系統數據相對孤立、難以調配協調,無法實時高效地為整個城市的管理提供支持,這樣的信息壁壘使得整個應急管理機制形同虛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事后市長邀請IBM團隊打造一體化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旨在消除信息孤島。
里約熱內盧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借鑒:
①互聯集成,IBM打造集成型管控系統,消除信息孤島,是世界上第一個用IT主導決策的項目:整合協調30多個城市管理部門,破除單部門僅可處理垂直領域事件的低效問題,從IT輔助決策變為IT主導決策。
②企業主導,以IBM為主導,聯合本地廠商和國際知名技術商,合作共贏:IBM作為總承包商管理當地公司承接建筑和電信工程、管理思科網絡設施和電視會議系統建設,管理三星公司數字顯示屏供應服務。
③軟硬結合,盡量利用原有IT系統,對舊基建設施進行改造:硬件上兼容不同廠商設備,并對舊硬件設施進行改造;軟件上整合利用原有交通監管、稅務系統,并升級改造,開發城市管理洞察力軟件整合不同系統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后進行決策,并制定用戶手冊,進行制度建設。
4、巴塞羅那:
跟隨最新技術迭代更新,創新政企合作,打造歐洲智慧城市典范
巴塞羅那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借鑒:
①頂層設計,從基建開始按照規劃建設,循序漸進:從信息基礎設施,到教育、健康、安保、旅游、運動等公共服務,到政務管理進行綜合規劃,并在22@Barcelona社區進行基建改造,打造智慧社區示范。
②技術創新,融合最新技術,服務智慧城市建設:利用最新的數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對基礎設施及系統進行更新升級,整合智慧城市各個領域。
③企業參與,政企合作,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從智慧城市1.0到3.0,:與思科、谷歌、IMB長期合作,共同出資,建設智慧城市項目,并建立智慧產業孵化器、技術創新轉移中心、培訓中心等,政企共同出資,共享權益,開發設計標準體系,其他城市使用需要支付專利費用。
看過以上智慧城市實現架構和國際案例操作經驗,這里對未來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1、智慧城市的目標設計
薈商
聚集智慧城市領域的基礎硬件、基礎軟件、云計算、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終端硬件企業,打造智慧城市產業集群。
惠民
從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如養老、教育、醫療、出行等,打造智慧城市場景模塊,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慧治
通過智慧城市的打造,提升環境(大氣、水、垃圾等)監測和治理水平、降低城市能耗,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
2、四位一體的共建模式
要確保智慧城市的良性發展,必須整合政府、經營者、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以及云計算應用服務提供商四種力量,能夠四位一體共同推動集中化、集約化、規?;?、創新性的智慧城市生態環境。
政府是智慧城市的牽頭組織者,必須具備智慧城市建設、運營以及服務開展的全程監管,優化和綜合各種應用,形成城市的整體發展合力。
智慧城市的經營者和服務提供者具體是智慧城市的踐行者,負責牽頭實施,整體規劃,運營安全保障,服務過程保障,服務拓展以及需求搜集等工作。
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主要關注于規?;顿Y建設,完善的運營與服務保障制度以及流程,建設安全的信息保障和監管。
云計算應用服務提供者提供創新性、開放性以及共享性的云計算應用服務和行業應用服務。類似于阿里的城市大腦平臺。
3、智慧城市的實施策略
場景驅動
如新加坡、日本等,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與開放商合作,通過打造智慧城市試點,實現企業技術和產品落地,營造智慧場景。
建設樣板
如新加坡在裕廊創新區打造智慧園區試點、日本的豐田智慧交通示范等,均通過試點項目的打造來推動技術落地,加快應用推廣。
互聯互通
如IBM為里約熱內盧打造了統一的數據管理中心/運營系統,整合了30多個城市管理部門的數據,在同一平臺上實現統一管理決策。
廣泛參與
如新加坡政府主導模式、日本企業主導模式、巴塞羅那的政企合作模式,均嘗試將政、企(技術商、開發商)、民緊密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