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指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等開放新舉措。臨空經濟區以樞紐國際機場為核心,是區域城市對外開放的“核心門戶”,是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要功能區之一,承擔著國家全面開放的發展重任。近年來,東灘顧問先后完成了昆明滇中新區空港商務區、青島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南京溧水航空城等臨空項目的總體規劃、綜合開發策劃,在項目研究和操作過程中,結合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積累了一些更深層的認識。在開放新時代的形勢下,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未來我國臨空經濟區的創新之道。
1、從海港到空港,空港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載體
圖1 從海港到空港的國家重要開放窗口
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沿海點狀港口試驗開放,到內陸重要區域的延邊陸港開放,再到沿江的內陸河港國際開放,到以城市群國際樞紐機場為核心的區域融合開放。相較于海運、鐵路運輸方式,航空運輸具有快速、機動性強等特點,不受空間和地理局限,航空運輸成為國際貿易中的貴重物品、鮮活貨物和精密儀器運輸的重要運輸方式之一,使得空港成為國際城市對外開放的“門戶”。
目前中國探索實施“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大戰略,探索“走出去”和“引進來”,引領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國際開放合作。在國家“1+3+7”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功能區設置來看,上海浦東(長三角城市群)、天津空港經濟區(京津冀城市群)、西安空港新城(關中城市群)、成都雙流臨空經濟區(成渝城市群)等臨空經濟區的部分重點區域被納入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使得空港地區成為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新載體,成為區域城市國際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2、開放新時代,臨空經濟區的四大發展階段
在國家開放新時代,根據核心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數量及通航點規模、開放載體與核心功能的差異,臨空經濟區呈現四大發展階段特征。
圖2 國際開放視角下臨空經濟區四大發展階段
1.0階段:國際運輸通道
目前國內大部分處于初創期的臨空經濟區基本處于這一發展階段,本階段核心機場作為國際航空口岸,機場的國際航線條數較少,國際通航點呈現點狀分布特征,機場的國際客貨運力和客貨運量規模也都相對較低。臨空經濟區依靠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站設施或國際貨站設施承擔區域的國際運輸與進出口服務等功能,本階段臨空經濟區的國際化產業功能相對較少。
2.0階段:國際進出口加工
目前國內大部分處于發展期的臨空經濟區都處于這一階段,核心機場的航空口岸開放程度有所擴大,機場的國際航線、國際通航點、國際航班飛行起降架次、國際客貨吞吐量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臨空經濟區內布局發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大通關基地、綜合保稅區等國際化開放功能區,重點發展國際運輸、國際貿易、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國內分銷配送等國際進出口加工業務。
3.0階段:自由貿易試驗區
本階段核心機場的國際化開放程度是區域城市群中最高的,核心機場國際航線和國際通航點均達到一定規模。臨空經濟區依托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功能區,通過一線申報形式,除發展國際進出口、保稅加工、分銷配送、保稅研發等一般國際業務外,更重要的是承擔探索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開放、推進貿易方式轉變、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完善法制制度保障等制度創新,為中國新一輪國際開放“走出去”和“引進來”建立新的國際通用規則。臨空經濟區不僅是區域國際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地,更是國家開放制度創新的實驗田。
4.0階段:自由港
本階段核心機場的規模能級在區域城市群中具有顯著地位,國際客貨吞吐量和國際航班起降架次達到一定數量級,國際航線網絡高端發達,覆蓋國外主要城市或地區,成為城市或區域城市群的國際開放門戶。臨空經濟區以樞紐機場為核心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臨空經濟區依托作為自由試驗區或自由貿易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線完全放開,重點發展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等業務,區域內真正的實現投資自由、雇工自由、經營自由,臨空經濟區成為國際高端產業鏈、國際高端商品消費鏈和國際高新技術創新鏈的核心功能區,成為全球價值鏈的核心。
以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作為全球經濟要素資源重新組合的“戰略節點”,在其周圍不斷聚合航空指向性的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成為城市和區域城市群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臨空經濟區成為國際城市參與國際高端產業鏈、高端產品消費鏈、高端技術創新鏈的核心通道。
1、戰略價值一
融入國際高端產業鏈,引領城市群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臨空產業具有顯著的臨空偏好性和高科技特性,臨空高科技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產業,臨空經濟區通過發揮國際機場匯聚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優勢,深度融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銷售、倉儲物流”國際產業鏈,服務周邊地區發展臨空指向性高端產業,引領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圖3 國際高端產業鏈
?在研發設計環節,通過發展臨空保稅研發、臨空技術交易和人才交流推進研發設計業的發展;
?在生產制造環節,通過發展臨空智慧工廠展貿、臨空試制生產、臨空共享制造基地等引領生產制造產業升級發展;
?在采購銷售環節,通過發展設備/核心零部件采購、工業品電商、保稅展貿等產業帶動采購銷售的升級發展;
?在倉儲物流環節,通過發展高效口岸通關、保稅倉儲、工業品倉儲、物流配送、供應鏈金融等業態帶動城市倉儲物流的升級發展。
全球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典范——史基浦航空城,通過構建“空中航線網絡+地面配送網絡”的物流網絡體系,融入國際產業鏈,增強綜合航空物流網絡競爭力,建設高端消費品和生產產品的國際分銷配送中心。如雅馬哈、霍尼韋爾、京瓷、佳能、尼桑等企業的歐洲分銷中心。
2、戰略價值二
融入高端商品國際消費鏈,帶動城市群區域居民消費升級
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需求不斷高漲,臨空經濟區依托樞紐機場,通過建立高效的通關系統,深度融入“跨境電商、倉儲物流、免稅展銷”國際高端商品消費鏈條,鏈接國外高端商品(高端電子產品、生鮮產品、奢飾用品、高級美妝產品等),聚集國外商業企業,立足城市、服務城市群,引領區域居民消費升級。
圖4 國際高端消費鏈
迪拜航空城以貿易引領,融入全球消費鏈,通過破除迪拜自身制造業發展薄弱劣勢,聚焦國貿采購與貿易環節,設置不同主題自由貿易園區,打造大開放載體設,包括珠寶城、媒體城、汽配城、保健城、花卉中心、迪拜硅谷等貿易園區,使得迪拜航空城成為歐亞高端消費品的貨物貿易轉運中心。
3、戰略價值三
融入高新技術國際創新鏈,帶動城市群區域經濟創新崛起
國際臨空經濟的實踐經驗證明,臨空經濟區越來越成為高科技研發中心的重要選址片區,而綜合保稅區作為臨空經濟區的重要職能之一,依托在海關監管方面享受的政策優勢,在貨品通關、企業提貨、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吸引高科技企業研發總部向空港集聚。臨空經濟區充分依托核心節點的區位,放大空港樞紐價值,通過深度融入“離岸研發、研發轉化、技術交易”國際高端技術創新鏈,吸引國際技術、人才,服務臨空經濟區,引領城市經濟綠色崛起。
圖5 國際高新技術國際創新鏈
離岸研發方面,邀請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在臨空經濟區設立離岸研發中心,整合國際科研資源,通過知識產權與研發體系本地化來實現技術引入,將臨空經濟區打造成為離岸研發的核心窗口,提升技術引入的效率;
研發轉化方面,成立臨空公共技術中心,滿足機場城市區域內企業的特點技術需求,整合國內外先進科研資源,提供特定技術的研發服務;
技術服務方面,在臨空經濟區成立臨空國際技術交易中心,為國際技術轉移提供市場對接、技術咨詢、評估、認證、知識產權評估等專業服務;
科技金融方面,打造臨空國際成果轉化基地,整合區域內制造企業資源,在臨空經濟區建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產業孵化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基金等配套科創配套服務載體。
圖6 仁川自由經濟區松島新城科創基地
國際開放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 “引進來”邁入到“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國際開放新階段,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消費升級到中國市場,從利用外資到中國資本,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風云變幻,開放新時代下的臨空經濟區在動力之變、路徑之變和產業之變下的三大創新思路。
1、動力之變
創新升級,內驅性動力凸顯
過去我們探討臨空經濟區的發展,認為臨空經濟區依托其所處的區位條件、政策條件、資源條件等核心動力要素,通過核心機場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屬于典型的被動承接型發展。如重慶承接的國際筆記本制造產業、成都承接的國際汽車制造產業、鄭州承接的智能手機制造產業等,這些產業的轉移無不帶動所在的臨空經濟區實現快速的發展,但是這些臨空經濟區基本還是以傳統大型代工型生產制造功能為主,價值較低。隨著中國市場、中國創造、中國資本等崛起,依托新興技術自主創新力度不斷加強,臨空經濟區作為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聚地。人才、資金、信息等創新鏈核心要素集聚,使得臨空經濟區成為發展科創經濟的重要承載功能區之一,未來臨空經濟區必將沖出一批以科創、科研、科教、科技為代表的,以內驅性動力崛起發展的臨空經濟新區,積極融入國際高新技術創新鏈,重點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國際科研中心、國際科教中心、國際共享制造中心等功能性載體,塑造內驅性臨空經濟區的核心引爆器。
2、路徑之變
模式創新,發展路徑多樣化
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屬于典型的流量經濟模式,一般按照先物流、后制造、再商業的發展路徑,如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天津臨空經濟區、西安臨空經濟區等。隨著消費升級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未來臨空經濟區有望在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上探索出一條新路。開放新時代下,臨空經濟區可以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承擔探索旅游休閑健康業、文化娛樂業的發展重任,率先探索與發展,重點發展國際健康醫療區、國際文化旅游區等服務貿易功能性項目,打破傳統物流與制造業的發展路徑,重點探索以服務貿易和產品貿易為核心驅動的臨空經濟區發展新路徑。
3、產業之變
技術變革,新興產業崛起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表新興技術的發展,推動以互聯網經濟、智能制造等未來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顛覆傳統產業經濟的同時,使得臨空產業出現新變革。傳統航空物流以航空普貨為主,航空貨種包括通信電子、生物醫藥、光機電、精密器械、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等。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不僅快速推動國內航空快遞業的崛起,崛起了順豐、圓通等新興航空快遞運輸企業;同時航空貨種實現了新的升級,包括跨界電商貨物、冷鏈生鮮產品,以及3D打印、VR設備、服務機器人、家用醫療設備、無人機等新興航空電子產品。隨著消費升級和技術升級,未來臨空經濟區可以圍繞新興產業,積極融入國際高端產業鏈和高端商品國際消費鏈,重點布局進口商品直銷中心、保稅備貨中心、保稅倉、國際電商平臺集貨與分銷配送中心、機器人生產基地、智能制造生產基地等,布局發展未來型產業。
圖7 未來十大新興產業
未來已來,中國經濟邁入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隨著顛覆式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催生一批未來型新興產業,未來的臨空經濟產業必將面臨顛覆式創新變革。臨空經濟區需要立足當下,把握開放新時代的戰略機遇,用戰略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探尋臨空經濟區自身的升級之道。
相關文章鏈接:
青島世界機場城市大會盛大開幕,東灘顧問力作《青島國際航空都市戰略》全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