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的到來,有著130多年發展歷史的汽車產業正在進行深刻的變革,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中國汽車產業經過改革開放30余年的規?;l展,有望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實現彎道超車,實現像家電、高鐵等領域一樣的產業崛起。筆者主要關注產業變革中的產業分工集群和產業園區創新機會,并做了一些初步分析整理,分為“汽車產業的變革與趨勢、汽車產業鏈重組與布局、汽車產業園的發展方向”三個篇章。
一、汽車產業的變革與趨勢
二、汽車產業鏈重組與布局
三、汽車產業園的發展方向
關于汽車產業的變革,已經有非常多的探討,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汽車、車聯網、汽車超市等等,雖然很多技術還不成熟,但未來方向已日漸清晰。筆者試著做一下總結,從“產品市場、使用場景、產業技術”三個維度做些分析。
產品市場的變革最為直觀,主要看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改裝車等不同類型產品的市場變化和發展趨勢,這塊對現實的汽車產業布局影響比較大。
(1)乘用車
近年來,乘用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不同檔次、不同車型的市場也是異彩紛呈,其中SUV的銷量表現最為突出,持續引領乘用車汽車市場的增長。根據麥肯錫的分析, 2012-2016年SUV貢獻了66%的汽車銷量增長,預計到2022年SUV將占到新車銷量的一半。B級和C級市場小型SUV增長強勁,長城哈弗、廣汽傳祺等都成為拉動企業汽車銷量的爆款產品。
(2)商用車
2005年以來,商用車在汽車市場的地位逐漸下降,2011年開始商用車市場已連續5年下滑,而乘用車市場還保持著一定的增長勢頭,市場規模也已是商用車市場無法比擬的了。近年來,SUV、MPV等車型的連續增長更是讓商用車企業看到機會,紛紛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向乘用化轉型的戰略布局。
(3)專用車
在商用車市場中,商用汽車專用化比例不斷提升,六大類專用汽車比例從2007年的21.47%提升到30%。廂式汽車、自卸汽車持續增長,罐式汽車、舉升汽車持續下滑,倉柵汽車和特種汽車呈現波動式發展態勢。近幾年,商務車、旅居車、冷鏈物流車、市政環衛類專用車等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4)改裝車
改裝車在汽車產業中的比重不斷加大。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建筑、環衛、園林、電力、通信、公安、司法、機場、金融以及各類商業運輸等城市建設和服務方面的改裝車市場空間很大。另一方面,面向個性化消費的汽車改裝產業發展可謂方興未艾。在發達國家,汽車改裝市場非常大,而中國由于改裝政策法規相對滯后等原因,改裝車市場發展相對緩慢,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思維已深刻影響了汽車消費市場,汽車產品的使用理念和場景正在發生變革,我們可以用“用戶思維,共享思維,終端思維”來概括描述這些變化。
(1)用戶思維
隨著新生代消費者消費模式的變化,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服務體驗在汽車產業中的地位得到顯著的提升。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這個有著130多年發展歷史的傳統產業正在經歷變革,各路紛爭的傳統車企和新興車企,都必須要樹立起用戶思維,主動做大做好用戶服務。
作為門外野蠻人的蔚來汽車雖未造出一輛車,但其互聯網思維的造車模式已被廣為關注。蔚來汽車的愿景是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不僅關心創新技術的開發,也關注用戶的功能體驗和情感體驗,從用戶使用汽車的全過程考慮做好安排,包括分布式換電、自動駕駛、緊急救援,個性化定制、線下活動、移動應用APP等等。
(2)共享思維
優步、滴滴等的出現,極大地刺激了汽車運營端的變革,汽車分享目前已深入人們的生活。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更新,車輛建立在車聯網定位基礎上,汽車分享將成為人們用車生活的主要形態。
互聯網+汽車已成為一個超級產業風口,專車平臺、傳統租車公司、寶駕租車、易約車、PP租車等C2C私家車平臺,紛紛加入到汽車共享大軍中,網約車、專車服務、租車自駕等,已成為近兩年全球最熱門的投資領域。
城市微公交目前已在多個城市推行,主要采用純電動汽車的分時租賃方式,相當于城市出租車、私家車、城際自駕租車和傳統公交模式的綜合。微公交模式克服了電動車現存問題,激活了電動汽車的一部分市場。上汽規劃至2020年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分時租賃運營服務平臺,覆蓋100個城市,運營30萬車輛。
(3)終端思維
智能手機極大豐富了人們的數字化生活,未來數字式的生活方式必然影響到汽車領域,智能汽車將和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變成下一個超大的數字式移動終端,成為數字化科技和娛樂服務的提供者。特斯拉汽車是終端思維的有力實踐者。
今天的汽車電子還主要是輔助駕駛,還有獨立的導航或娛樂等系統,未來將汽車接入互聯網后,汽車上獨立的導航或娛樂系統將過時,替代它的將是像智能手機一樣的屏幕,能夠集成更多的及時信息和功能應用,包括多媒體娛樂系統、3D顯示、語音控制等,涉及游戲、音樂、訂餐服務、工作和網頁瀏覽等APP應用將不斷增加。
產業技術的變革,主要表現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四化技術對汽車產業帶來的變革。今天,新一輪科技變革期與汽車產業轉型期相互交匯,使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兼備外部契機和內部動力,汽車產品作為一個不斷融合最新科技的承載體,正在從一個夕陽產業變成為一個朝陽產業。
(1)電動化
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到各城市、從產業到市場到應用,開始控制燃油車產業規模,大力鼓勵發展電動汽車?!吨袊圃?025》提出,到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根據羅蘭貝格預測,中國新能源乘用車2022年達到250萬輛左右,占乘用車整車銷量的10%左右。
新能源汽車短期發展受政策影響較大,工信部收緊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開展行業整頓,短期看造成發展減速,中長期看企業更加注重技術創新,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受未來共享汽車、城市微公交發展的影響,新能源整車行業發展趨勢將趨于平穩增長。
(2)智能化和網聯化
智能化汽車是汽車行業的未來方向和戰略制高點,市場前景巨大,中國處在概念到落地的實質發展階段。結合道路生態的復雜性、大數據資源豐富、城市交通智能化等中國特色,中國將智能化與網聯化相結合,主推智能網聯汽車概念。
預計到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市場的總體銷售額將高達1226億歐元,相較于2016年增長204%。一汽、上汽、長安、北汽等主要整車企業都制定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系統戰略。上汽攜手阿里、華為、中移動等企業,探索單車智能4級技術,打造“自我進化”的互聯網汽車,構建汽車產品和服務融合的生態圈。
(3)輕量化和智能制造
汽車輕量化是高強度鋼、鋁合金以及塑料復合材料的多材料耦合應用,在減輕車重的同時實現最優的整車性能和合理的成本控制。根據《中國制造2025》,輕量化材料將成為產業化重點,到2025年實現整車減重30%,推進高強度鋼、鎂鋁合金、復合材料等應用。北汽、奇瑞、上汽、江淮和吉利等紛紛布局汽車輕量化技術。
汽車行業是機器人及智能技術解決方案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之一,包括3D打印、虛擬與增強現實、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及其應用系統等,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制造車間、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等。北汽、上汽、一汽、東風、廣汽、長城和吉利等車企都越來越多地選擇使用機器人滿足高效的汽車流水配裝作業。
案例鏈接:特斯拉純電動車的革命
相對于傳統汽車,特斯拉純電動車主要表現在驅動方式、駕駛方式、生產流程、能源存儲配送方面的革命。從駕駛體驗來說,電驅動的的核心優勢是提速快,特斯拉P100D百公里加速時間可以達到3秒左右。
從制造工藝角度,電動車因為沒有發動機和傳動系統,車身結構簡單很多,制造工藝也會簡單很多。從能效的角度看,因為沒有燃燒、傳動過程中的巨大消耗(燃油車的能量使用率不到30%),電動車的能源效率將會有巨大的提升。從汽車智能化看,電動車把汽車極度簡化了,為自動駕駛提供了更優質、可控的底層功能。
以上分析基本勾勒了未來汽車行業的重大變革,從傳統燃油汽車轉向電動汽車,搭載更多的智能網聯功能將成為趨勢,汽車改裝、互聯網+汽車、汽車共享經濟等方面,都將呈現巨大的市場商機。
汽車本身的變化也將催生一批新的零部件機遇,電動化相關的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化相關的傳感器、芯片、算法、高精度地圖、前裝后裝設備,輕量化相關的新型材料等細分領域,都有很多的發展機會。
同時,產品市場、產業技術和使用場景的變革是相互影響的。比如商用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會比較快。比如汽車共享極大促進了電動車的發展,深圳近期出臺2020年移動出行規劃,規定分時租賃汽車全部為純電動汽車。
第一部分主要著眼于汽車市場和技術方面,分析了汽車產業的變革方向和趨勢,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汽車產業鏈構成和布局的變化。傳統汽車產業相對固態的產業生態是否會發生變革?今天這個答案已比較明確了,在汽車產業生態變革、傳統汽車產業轉移和智能制造發展的相互作用下,汽車產業鏈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營銷服務環節存在且正在進行重組,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新的區域產業格局。
傳統汽車供應鏈形成了嚴格的層級體系,主機廠 — 一級供應商— 二級供應商— 三級/材料供應商, 整車企業牢牢把握了產業話語權,想進入汽車供應鏈特別是一級、二級供應商是很難的。
而面向未來的汽車產業,汽車的使用場景發生了變化,優步、滴滴等出行服務商成為了主導者,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汽車的零部件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四化”技術供應商層級。未來汽車創新重點仍是關鍵零部件,電池、電控、充電站及電機是電動車發展核心,輔助駕駛系統、車聯網車載終端是智能網聯車發展核心。而發動機系統、變速器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車身附件、汽車電子等變為了傳統汽車零部件市場。
以特斯拉電動車為例,當特斯拉銷量100萬輛時,產生的銷售收入約為400億美元,其主要的價值鏈構成如下所示。
特斯拉電動車價值鏈構成
業務規模 | 細分領域 |
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細分領域 | 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單體、電池正極材料、電機控制器、IGBT、驅動電機、車載信息系統、輕量化車身 |
規模介于5億美元和10億美元之間的細分領域 | 電池隔膜、毫米波雷達、照明系統、座椅系統、視覺運算處理芯片 |
規模介于3億美元和5億美元之間的細分領域 |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池負極材料、電控制動系統、驅動電機定子、空調系統、攝像頭、觸摸屏 |
這樣,未來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就變為了出行服務商—“四化”技術供應商— 主機廠— 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我們從企業估值中就能看到這種供應鏈秩序,特斯拉估值624億美元,uber估值600億美元,waymo估值700億美元,都超過了通用汽車等傳統整車企業。
所以,我們看到整車廠紛紛布局出行服務市場,比亞迪與滴滴建立合資公司,以純電動汽車提供網約車服務;吉利汽車自建由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曹操專車;北汽戰略投資綠狗租車并提供數千輛純電動汽車。傳統零部件廠商開始布局“四化”技術領域,或者與“四化”技術供應商尋求合作。
2015年末中國已形成汽車整車產能3122萬輛,在建產能超過600萬輛,而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50.33萬輛和2459.76萬輛,乘用車產能利用率為81%,商用車產能利用率僅為52%,所以商用車企業在努力向乘用車市場滲透。此外,還有大量的面向未來汽車的產能正在規劃立項中,再加上汽車消費市場的逐漸飽和,汽車產業已經到了供給側改革階段,產能的此消彼長勢在必行。
從產業布局看,3122萬輛的整車產能主要分布在重慶、湖北、廣東、山東、江蘇、北京、吉林等,零部件的布局基本上是和整車產能布局一致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以整車廠為核心形成六大產業集群,東北產業集群、京津冀產業集群、長三角產業集群、中部產業集群、西南產業集群和珠三角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占比超過80%。
隨著中東部地區汽車市場的逐漸飽和,汽車產業在進一步推進產業西進、產業轉移的同時,原有產業格局將隨之發生變化。以龍頭項目為引領,零部件產業呈現出整體式、集群式轉移的趨勢,一方面以傳統基地為中心向周邊城市群擴散,一方面加速向具有電子、裝備、資源優勢的中西部省份轉移。
上汽大眾在長沙和烏魯木齊建設了整車工廠,形成了東、中、西呼應的產業布局。東風日產先后完成了在廣州、鄭州、湖北襄陽建廠,形成了南北呼應的格局。北京現代將產能拓展到河北滄州和重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西部崛起發展中獲取機遇。廣汽乘用車,在杭州、湖北宜昌和新疆建設了工廠。
上面講到了汽車產業的智能制造趨勢,移動互聯、大數據將加速這一進程。華域汽車、比亞迪、濰柴動力、廣汽集團、福田汽車等在智能制造領域均有不錯的布局。福田汽車引進德國工業4.0體系,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生態系統,通過智能產品、智能工廠及智能制造實現了大規??蛻魝€性化定制。
順應工業4.0大趨勢,傳統汽車工廠加速智能化改造,或是新建汽車智能制造基地。在競爭中領先的智能制造基地,不僅可以生產自己的品牌汽車,還能夠利用富余的產能做些汽車代工生產,這就形成了汽車共享制造基地的概念。傳統汽車制造產能將遭遇供給側變革,有的可能要轉為代工基地,有的連代工的資格都沒有。
智能制造通過機器人、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可以更快地形成穩定的工藝和質量標準,加強了上下游產業鏈的信息溝通和技術聯系,使得圍繞汽車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銷售服務的企業更易形成網絡化合作。蔚來汽車這樣的企業,一開始就以開放的心態尋找多家車企和供應商進行合作,多點布局整合業界最優秀的技術和資源。
以上講了影響汽車產業鏈的三方面因素,其中對研發設計環節影響最大是汽車產業生態的變革。與傳統的汽車研發設計不同,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主要是由“四化”技術供應商驅動的,而且是多種前沿技術集成的結果。
因此,我們看到了面向未來汽車的各種研發設計聯盟或是產業生態圈,特斯拉、蔚來、車和家等新興車企從一開始就著手構建研發設計聯盟,Intel、Nvidia、Amd、Waymo、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跨界加入未來汽車研發中來,與傳統車企或新興車企建立汽車研發聯盟,并成為了聯盟的中心。
蘋果智能手機通過多種技術的跨界整合,開創了互聯網思維的產品研發模式——極致、集成、眾包、快速迭代,特斯拉汽車就是遵循互聯網思維進行造車的,可以快速推出超出用戶期望的汽車。相對而言,傳統車企是保守的,封閉式研發,關注功能需求,講求嚴謹的測試過程,所以一款汽車的研發過程很長,在競爭中難免會落后。
開放也是面向未來汽車研發的一大變革。百度發布一項名為“Apollo”(阿波羅)的新計劃,將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從而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目前這一平臺已吸引了很多車企和相關廠商的參與,大家在開放的平臺上實現眾包式研發、快速迭代式研發。
在汽車產業生態變革、傳統汽車產業轉移和智能制造發展三方面的作用下,汽車產業鏈包括傳統整車廠商、新興整車廠商、傳統零部件廠商、新興零部件廠商,正在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和區域產業分工集群。
(1)造車新勢力
當前汽車市場,消費者如果愿意接受一種新能源驅動的汽車時,其實并不介意會選擇一個新的品牌,這就為造車新勢力打開了一個窗口期。
從2012年開始,已有數十家新興車企進入了新能源車市場,其中部分車企擁有互聯網基因, 其中包括百度、阿里、騰訊、蔚來、車和家、電咖等,這些新興科技公司除了受益于資本力量和工程師紅利,還將利用所掌握的社會化資源以及新思維,有望在汽車智能化、環?;?/span>進程中承接更多全球分工。
在造車新勢力中已匯集了眾多中國民營經濟的大佬,如騰訊聯合富士康、和諧汽車共同打造“互聯網電動汽車”;格力聯合萬達、京東集團等共同入股銀隆汽車,欲打造一個新能源汽車帝國;易車網、汽車之家、騰訊、京東和小米的創始人等一眾大佬共同投資蔚來汽車,專門打造高端電動超跑。
(2)傳統車企布局未來汽車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汽車、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汽車智能相關零部件,已成為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企業戰略布局的重點所在。目前以長安、一汽、吉利等為代表的本土車企早在幾年前即著手研發智能汽車技術,2015年很多款國產量產車已搭載了“駕駛輔助系統”。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傳統車企、互聯網巨頭紛紛跨界合作,上汽、一汽、北汽、廣汽、長安等整車企業,積極布局研發智能網聯汽車自主技術。百度和北京汽車在數字車載信息服務、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駕駛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合作。傳統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加快投資并購,或者與“四化”技術供應商合作,努力改變在未來汽車供應鏈中的地位。
案例鏈接:蔚來汽車牽手江淮汽車
蔚來汽車是由易車創始人李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騰訊、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愉悅資本等共同投資設立的公司。江淮汽車擁有較為成熟的新能源汽車開發及制造經驗。江淮汽車和蔚來汽車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全面合作,包括共同研發、制造、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優化整合供應鏈體系資源,加強電池、電機、電控、汽車電子等核心關鍵部件技術合作,打造全球一流的供應鏈能力體系。
(3)新能源智能汽車項目布局
最好來看看產業布局,從近幾年的汽車產業項目布局來看,我們明顯能夠感覺到,汽車產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這次是面向未來汽車的一次大布局,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和零部件廠商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下面初步整理了40多個產業項目,其中規劃投資上百億的項目就有多個。
新能源智能汽車項目列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主體 | 所在地區 |
1 |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 上海梅億新能源 | 內蒙古霍林郭勒 |
2 |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 北京中瑞德科 | 河北邢臺 |
3 | 電動汽車產業園 | 洛陽阿帕奇 | 河南洛陽 |
4 |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 北京理工大學 | 內蒙古包頭 |
5 | 新能源汽車工業園 | 寧波銘馬、寧波悍霸 | 浙江余姚市 |
6 | 電動汽車產業園 | 廣東銀泰 | 湖南常德 |
7 | 電動汽車產業園 | 林州順豐、山東瑞馳 | 河南安陽 |
8 |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 上海梅億新能源 | 山西臨汾 |
9 | 電動汽車產業園 | 江蘇金彭車業 | 河南孟津縣 |
10 | 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園 | 貴州鵬程電動汽車 | 貴州臺江縣 |
11 | 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 北汽新能源 | 山東青島 |
12 | 智能電動車工廠 | Future Mobility | 江蘇南京 |
13 | 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 北汽新能源 | 重慶涪陵 |
14 | 智能汽車基地 | 車和家 | 江蘇常州 |
15 | 汽車產業基地 | 漢騰汽車 | 江西上饒 |
16 | 零跑汽車 | 浙江大華技術 | 浙江金華 |
17 | 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珠海銀隆新能源 | 甘肅蘭州 |
18 | 新能源產業園 | 珠海銀隆新能源 | 江蘇南京 |
19 | 帝特律電動汽車公司 | 遠東智慧能源 | 江蘇宜興 |
20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國機汽車 | 江西贛州 |
21 | 超級工廠 | 游俠汽車 | 浙江湖州 |
22 | 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 廣汽集團 | 廣東廣州 |
23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永源集團 | 江西贛州 |
24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奇瑞汽車 | 河北石家莊 |
25 | 新能源整車及電池包項目 | 河北御捷 | 河北邢臺 |
26 | 智能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 | 小鵬汽車 | 廣東肇慶 |
27 | 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開沃汽車 | 廣東深圳 |
28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江淮大眾合資企業 | 安徽合肥 |
29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浙江泓源汽車 | 寧夏靈武 |
30 | 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申龍客車 | 廣西南寧 |
31 | 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開沃汽車 | 湖北武漢 |
32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正道集團 | 廣東汕頭 |
33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吉利汽車 | 陜西西安 |
34 | 新能源SUV項目 | 吉利汽車 | 湖南湘潭 |
35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道爵汽車 | 江蘇揚州 |
36 | 新能源汽車工廠 | 吉利汽車 | 四川南充 |
37 | 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 開沃汽車 | 江蘇南京 |
38 | 電動汽車項目 | 電咖汽車 | 江蘇金壇 |
39 | 智能化新能源汽車 | 蔚來汽車 | 湖北武漢 |
40 | 電動汽車產業園 | 廣東銀泰 | 湖南郴州 |
41 |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 廣東銀泰 | 河南駐馬店 |
42 | 純電動乘用車項目 | 云度新能源 | 福建莆田 |
43 | 電動物流車項目 | 協鑫集團、中兵投資 | 江蘇宜興 |
44 | 純電動乘用車項目 | 浙江合眾新能源 | 浙江嘉興 |
45 | 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 | 上海鎣石 | 湖北黃石 |
46 | 純電動客車及專用車整車項目 | 云南航天神州汽車 | 云南安寧 |
47 | 新能源汽車項目 | 深圳巴斯巴科技 | 廣東佛山 |
通過對這些項目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三方面的趨勢:一是來自民營的投資比較多,其中不乏做全國性布局的企業,如開沃汽車(原創維集團黃宏生)、廣東銀泰、珠海銀隆、吉利汽車、蔚來汽車等;二是這些項目主要影響的是智能新能源汽車市場,但也必將對傳統汽車供應鏈發生影響,形成新的汽車產業生態;三是這些項目在地域上分布更廣泛了,有多個地區出現了項目集聚的態勢,這必將沖擊傳統的汽車產業布局。
案例鏈接:長沙汽車產業大發展
長沙汽車產業大發展的新時期已經到來。上海大眾,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廣汽三菱,比亞迪,眾泰,長沙乘用車產業如今已是明星云集,陣容齊整;而在商用車生產領域,還擁有北汽福田、比亞迪客車、陜汽環通、同心實業等企業,長沙已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上海大眾長沙工廠是目前大眾在中國最為先進的工廠,成為中國汽車工廠的新標桿。
案例鏈接:如皋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
江蘇如皋經開區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原來在輪胎、機械、鍛壓、金屬外殼等有一定產業基礎,雙錢輪胎是開發區最大的企業。2013年,幾經努力和波折,深圳陸地方舟電動車公司收購原如皋客車總廠,建立了江蘇陸地方舟公司,形成了純電動客車、乘用車、貨車、專用車等生產線。依托陸地方舟項目,開發區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雄心和規劃。目前,如皋開發區新能源汽車和氫能產業的發展態勢很好,有康迪吉利、沈陽金杯、青年亞曼、陸地方舟、英田輕卡、美國賽麟6家整車廠落戶,有百應能源、碧空氫能、澤禾新能源、江蘇清能、美國安思卓制氫設備等10多家氫能企業,它們還規劃建設一個氫能產業小鎮。
隨著保有量和車齡的增長,未來幾年汽車產業鏈價值中心也會向后轉移,汽車后服務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期。從產業業態看,目前的汽車經銷與后服務包括汽車保險產業、汽車金融產業、汽車IT產業、汽車養護產業、汽車維修及配件產業、汽車文化及汽車運動產業、二手車及汽車租賃產業等,從未來發展看,新能源汽車、共享汽車、智能化汽車等將形成新的后服務內容。
從西方發達國家看,汽車后服務占汽車產業鏈利潤份額的2/3,產業生態也更趨于成熟。從后市服務終端角度來看,美國汽修連鎖占50%的市場份額,4S店和獨立汽修店/廠次之,四大汽修連鎖(NAPA、AutoZone、O’Reilly、AAP)幾乎占據了美國后市的半壁江山。
而我國汽車后服務是典型的啞鈴結構,4S店和獨立汽修店/廠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汽修連鎖在兩者夾縫中求生存,全國約有2.2萬家4S店,40余萬家汽修店/廠,擁有100家以上門店的汽修連鎖卻屈指可數。目前汽車保養O2O公司快速成長,包括e保養、易捷卡、Homecar、卡拉丁、途虎養車等,正在改變這一狀況。
除了汽車O2O和連鎖服務,汽車經銷與后服務的主要創新模式是汽車超市,目前蘇寧、國美、天貓都在布局汽車超市,汽車電商服務平臺與線下賣場結合,引入平行進口汽車、中規車、定制/改裝車、二手車及零部件等汽車行業模塊,實現完整的汽車新零售生態。盡管目前從蘇寧汽車超市等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但這種模式代表著未來方向。
汽車超市起源于歐洲,是高度發達和成熟的汽車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法國巴黎的名為“勒克萊爾汽車”的低價汽車連鎖超級市場,商家以比一般傳統汽車專賣店低12%~30%的車價出售各種品牌的新車。我國最近出臺了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鼓勵發展共享型、節約型、社會化的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對4S店的很多霸王條款提出了限制,這必將促進汽車超市的進一步發展。
案例鏈接:中馳車福汽車后服務平臺
中馳車福專注于汽車后市場的電商企業,把建立汽車零部件的工廠到全球的40萬維修長的B2B配件的供應鏈平臺,在線下倉儲建設和服務終端汽修廠數量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在后端產品供應環節,通過與博世、飛利浦、蓋茨、TRW、日聯、輝門等數百家國內外知名零部件企業合作,中馳車福對品牌配件(易損件和車型件)集中采購。通過B2R(Retailer,零售商)模式鏈接全國地市級的零售商,通過R端下沉覆蓋更多地縣級汽修廠。在全國已建立20多個區域中心倉,每個中心倉覆蓋周圍300公里,服務下級50個分倉供貨需求,每個分倉覆蓋周圍5-10公理的上百個維修廠。
這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汽車產業時代,變革與重組并存,挑戰與商機并存,未來汽車產業結構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汽車的設計研發、制造、運營等環節將有望形成新的產業生態。筆者相信,造車新勢力中一定會有企業凸顯出來,通過整合資源、變革思維,成為擁有龐大市場用戶的企業,它們的發展也必將激活傳統的汽車產業,推動汽車產業、未來交通和城市發展的真正變革。
前兩部分探討了未來汽車產業的變革和趨勢,以及在這種背景下可能出現的汽車產業鏈的重組和布局調整,第三部分將從汽車產業業態集聚的視角分析汽車產業園發展的幾種模式。
未來,汽車產業業態的集聚無外乎來自三個機遇:結構性機會(產業轉移)、改善性機會(產業升級)、創新性機會(新興業態),在區域汽車產業重新分工的過程中,傳統的汽車產業基地、“四化”技術產業集聚區以及新興的產業市場熱點區域等,都可能形成新的汽車產業園或汽車產業生態圈。
筆者結合汽車產業變革、汽車產業鏈重組和一些汽車產業園案例的分析,總結了汽車產業園發展的5種模式:汽車+研發園、汽車+制造園、汽車+商貿園、汽車+文化園、未來汽車小鎮。
隨著汽車產業變革大潮的到來,未來汽車產業將迎來新的研發創新熱潮,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的研發將會催生大量的創新創業企業,從而為汽車+研發園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
汽車+研發園的規劃建設,主要看一個地方的汽車產業集聚度、“四化”技術集聚度,或是能否吸引“四化”技術企業集聚。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的技術聯盟、產業基金,將成為推動汽車+研發園發展的主要模式。
案例鏈接:上海國際汽車創新港
上海國際汽車城的汽車創新港是典型的汽車+研發園,項目占地1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分為4個功能區和1個中心服務地帶。目前,已有同濟大學、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快速成型加工車間、3D打印、試驗檢測軟件開發工具等公共服務平臺,蔚來汽車、上汽阿里、歐菲智能車聯、保時捷工程、賓尼法利納、Auto Space等企業正式入駐,初步形成了汽車產業的創新生態。
案例鏈接:蘇州東德智能電動汽車科創園
蘇州東德智能電動汽車科創園位于蘇州吳江區汾湖高新區,規劃面積1357畝。園區以智能技術及無人駕駛技術為主,融科研、制造、測試、展銷、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將打造兩個中心(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汽車文化博覽中心)、三個基地(汽車物流倉儲基地、中小企業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聚集基地)、四個平臺(展示和銷售平臺、大數據平臺、汽車金融平臺和汽車核心技術及產品平臺)。
上面已經分析了在汽車產業生態變革、傳統汽車產業轉移和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相互作用下,汽車產業鏈存在且正在進行重組,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新的區域產業格局,汽車+制造園的布局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可能。
隨著制造產能轉移、汽車代工制造和大量新興車企的生產基地布局,以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基地布局,未來的汽車+制造園會出現一些新的模式,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代工型的共享制造基地、改裝車制造基地等。
隨著智能化制造水平的提升,面向定制化汽車的代工型共享制造基地將會出現。整合裝備制造商、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商、大數據服務商、技術咨詢機構、工業設計機構等行業資源,以互聯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技術,建設智能化工廠集群,打造汽車共享制造基地,可以提供工業設計、產品中試、定制化生產等服務。
案例鏈接:寧波杭州灣國際汽車產業園
寧波杭州灣國際汽車產業園位于杭州灣新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引進知名品牌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和專用車等汽車整車項目;引進動力系統、電子系統、底盤系統、轉向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及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汽配項目;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拓展設計研發、汽車銷售及租賃、汽車物流、汽車金融、汽車電子商務等汽車服務業項目。
除了上汽大眾、吉利兩大整車項目,目前園區已經集聚了德國博世、法國佛吉亞、美國江森、美國偉世通、中信戴卡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日本矢崎、韓國萬都等100多家國際知名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投資項目。
案例鏈接:華晨國際(大連)專用車產業園
華晨國際(大連)專用車產業園占地5.89平方公里,一期工程于2012年開工,主要為專用車改裝區、整車生產區、物流區、公用動力及生活區?,F已涉足八大類專用車和改裝類輕客,主營產品覆蓋旅居商務、環境工程類、高端醫療類、新能源及冷鏈物流類、軍警車輛、應急保障累、無障礙福祉累、整體底盤改裝類等。
關于汽車+商貿園形態,東灘顧問在《蘇州木瀆汽車流通產業園開發策劃》項目中曾做過較多研究,其主要的趨勢為汽車4S店集聚向汽車后服務產業集聚轉變,就像淘寶顛覆零售業態一樣,未來汽車4S店將更多地變為汽車體驗店,汽車電商、汽車超市將成為汽車經銷的重要渠道,汽車后服務成為汽車+商貿園的主要內容。
目前已有天津盛世國際汽車園區、鄂爾多斯銅川國際汽車園區、福州海峽汽車文化廣場、成都龍泉驛汽車園區聚集區、成都金恒德汽車國際用品園區、成都摩爾國際汽車園區、昆明駿信國際汽車園區、山東濟南潤華汽車主題公園、威海韓國之窗汽車廣場等,正在打造集商品展示、采購、認證、交易、倉儲、加工、配送、電子商務以及汽車文化、汽車運動、汽車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
案例鏈接:天津濱海盛世國際汽車園
天津濱海盛世國際汽車園規劃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由汽車綜合商務服務中心、30余家汽車4S店集群、試乘試駕車道及動態體驗區、汽車主題旅游區、汽車物流服務中心、汽車改裝配件中心、二手車拍賣中心、汽車培訓研發基地、商務居住配套區、美食餐飲區等十大功能板塊組成。
案例鏈接:北京酷車小鎮
北京酷車小鎮成立于2009年9月,由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地區政府投資興建,項目總面積11萬平方米,打造以汽車個性化改裝、設計、裝飾為主題的汽車文化商業街,已經成為全國改裝、設計、深度裝飾的總部型園區及具有汽車個性文化和汽車文化符號的產業園區。
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文化旅游產業的不斷推進,結合汽車產業和文化產業交叉部分,出現了汽車文化旅游產業,汽車文化旅游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形成自己的體系結構。
汽車越來越成為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汽車文化、汽車運動、汽車休閑旅游等發展空間巨大。目前,我國汽車文化旅游項目遍地開花,并呈現出走向綜合體的開發模式,其規模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齊全。
案例鏈接:長春國際汽車公園
長春國際汽車公園占地面積105萬平方米,主要由“三街、六區、三條景觀軸線”組成?!叭帧?,即世界汽車文化街、中國汽車文化街、汽車名人街;“六區”,即汽車影院區、體育休閑區、酒店服務區、博物館區、文化休閑東區、文化休閑西區;“三軸線”,即迎賓大道軸線、林蔭大道軸線、中央軸線。
案例鏈接:北京金港汽車公園
北京金港汽車公園建于2000年,占地650畝,內部有一條標準F3賽道、一條越野賽道、一條F5賽道和兒童越野賽道以及駕駛體驗場,另有名車城、金港汽車影院、金港汽車4S專賣店、專供釣魚的金港湖,口味獨特的餐飲服務。能為每一位到場的游客提供一個全新的賽車體驗。
隨著特色小鎮概念的興起,汽車產業也成為打造特色小鎮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地方在規劃建設汽車小鎮。從汽車+的視角看,汽車小鎮實現了汽車產業、文化、旅游和生活的融合發展,業態聯動。從產業上看,可以涵蓋汽車科創、汽車制造、汽車銷售、汽車后服務、汽車金融、汽車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
案例鏈接: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位于廣州廣汽番禺汽車城西南部,總體規劃面積約7500畝。圍繞“智能制造+創新研發+生態小鎮”三大領域,重點布局汽車制造、汽車研發、汽車金融、汽車文化、汽車旅游、汽車商貿等六大業態,形成“一軸兩廊三區”的功能分區(“一軸”是產城融合生態軸;“兩廊”是七沙涌生態廊道、金山-蓮花山生態廊道;“三區”是智能制造區、創客服務區、生態小鎮)。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整合廣汽集團、互聯網企業、合作伙伴等研發能力,構建起多功能的綜合產業鏈生態系統,搭建開放式的創客空間,形成覆蓋創業投資企業、金融、文化商貿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整車制造或核心零配件生態產業園。探索宜居宜業宜游的產城融合新業態,建設以“汽車+”為特色的系列項目,打造智聯新能源汽車生態小鎮。
案例鏈接:寧波杭州灣汽車智創小鎮
杭州灣汽車智創小鎮位于寧波杭州灣新區,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總投資額達176.45億元,將匯聚整車研發試制中心、零部件研發中心、獨立研發設計中心三大中心,融合核心研發、協同研發、成果轉化、文化創意四大功能為一體。
目前,吉利國內最強的研發中心(吉利-沃爾沃中國設計及試驗中心 )、華東地區最專業的汽車檢測中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華東分中心)、省內唯一汽車專業學校(杭州灣汽車學院)以及乘用車動力總成研究院、汽車文化長廊、體驗式主題商業街等項目正在加緊布局中。
汽車產業是一個巨無霸的產業,在筆者做的大部分產業園區中,都能看到汽車或汽車零部件的業態,這很有點像當年家電產業的情況。隨著傳統汽車市場的逐步平穩發展,在未來汽車產業變革和產業鏈重組的沖擊下,全國的汽車產業將會出現一個大變局,可以肯定的是,有的會走向衰落,有的會走向繁榮。因此,無論是傳統的汽車產業基地,還是有新項目落地的新園區,都要做好謀劃和規劃,洞察未來汽車產業的變化趨勢,適應新市場、新環境、新變革,提前布局、早做安排。